古董表屬于二手表里最重要的一個范疇,,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精,二是稀,。精因古董表是鐘表發(fā)明三百年來的寶貴遺產(chǎn),,代表了一種文化和藝術(shù),。稀是手工藝占大頭的鐘表本應貴罕,傳世存品就少,。
至于何謂“古董表”,?盡管通常所說“古董”二字需以歷史為尺度,但緣于鐘表歷史尚短,,無須像家具器皿般追溯到幾朝幾代,,只要是不再繼續(xù)生產(chǎn)的表款,皆可謂之“古董表”,。
表盤的翻新
想當年的鐘表市場,,由于工藝水平限制,手表成為奢侈品不足為奇,,也就造成了越是優(yōu)質(zhì)的表款,,大家越是戴著舍不得摘,如今反而精品難尋的局面,。所以民間一致認為,,越是大量和成為日常佩戴的表,越往后好品的存量就越稀少,,從而造就了另一行當應運而生:翻新,。翻新技術(shù)與時俱進,沒有交足學費的,,就不足以練就火眼金睛,。對于鐘表品相的追求,,催生了鐘表的翻新打磨工藝,,這一行當也成為古董表市場的專業(yè)戶。工藝精湛的翻新高手的“作品”真的堪稱精品,,只有閱表無數(shù)的老表迷透過十倍目鏡才能與原廠的工藝進行比較而辨別一二,。
鑒別一只古董表,按鑒別的難易度和決定古董表價值的因素,,依次為:表盤,、機芯、表殼以及帶扣,、證書等附屬品,。
古董表,,或一般所說的二手表,其軟肋在于表盤的印刷,。一方面是由于當年的絲網(wǎng)印刷工藝不過關(guān),,另一方面是由于材料工藝的不完善,從而造成了古董表表盤的字體成為鑒別品相的一個關(guān)鍵,。曾經(jīng)有一只品相很好的歐米茄“曲耳八卦面”古董表在我手上,,我一直非常珍惜,直到有一天表迷聚會談及翻新表盤的鑒別,,猛然醒悟,,急索寶鏡細看,終于發(fā)現(xiàn)盡管字體筆畫勻稱高度仿真,,但字體下的表盤上有細微的創(chuàng)傷,,筆畫與表盤的交界處略毛糙且有油漬。這種情形一般是表盤在起針時或其他原因造成細微的損傷,,于是干脆用化學試劑清洗后再仔細翻寫,。
與稀罕的瓷面琺瑯或燒青面相比,印刷表盤的成本最低,,質(zhì)量不穩(wěn)定,,也終于造成了今天原裝印刷的表盤的難得,“面子”事大,,而成為鐘表原裝度的首要指標,。
機芯的門道
至于機芯的鑒別,
與表盤的鑒別相比就沒有那么直觀了,,需要具備一定的的專業(yè)知識,,甚至得有維修經(jīng)驗才能勝任。不同型號和檔次的機芯,,總有一個基礎機芯,,這就造成了機芯零部件的互換的可能。特別是像歐米茄Omega,、浪琴Longines
這樣被廣泛擁有的品牌,。記得十年前開始涉獵古董表,就中過不少拼裝表的招,。比如以歐米茄普通Cal.565 機芯夾板替換天文臺的Cal.564
機芯等手法,,新手看起來沒有多大區(qū)別,機芯也走的算正常,,但老手就可以根據(jù)夾板上的銘文和色澤進行判別,。
多年前對一些表友計較是否開過蓋、有無維修史等問題很是不屑,,但很快就明白了“90%的表是修壞了的”的觀點確有見地,。二手表,,特別是一些產(chǎn)量比較少的古董表,機芯結(jié)構(gòu)特殊,,零部件罕有,,學藝不精事小,如果維修師傅僅僅是抱著修理一件機械制品的態(tài)度,,十有八九要壞事,。曾經(jīng)對一枚百達翡麗的Cal.27-460M
古董機芯的日歷轉(zhuǎn)換動作有疑慮,送到同樣是表迷的維修師傅那里檢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之前的維修師傅把日歷盤的棘爪位置裝錯了,,還順手擰花了幾顆螺絲。所以對于古董表的機芯的原裝度要保持嚴肅的態(tài)度,。當然,,為了保證機芯的正常運作而更換后配的零件,則可另當別論,,因為換個人工心臟總比見死不救好,。
機芯的鑒別往往不在官方手上,因為技術(shù)上的原因,,或由于資料文件的缺失,,而造成機芯鑒別的難度和深度。今天您可以根據(jù)手上的PP
機芯和表殼編號,,發(fā)郵件給PP 百達翡麗總部,,花上100 瑞郎,就可以補一張注明出廠和售出日期,,但對于機芯和表盤原裝度No
Mentioned(不評論)的“證書”,。
表殼的憂傷
表殼的翻新就沒有多大技術(shù)含量了,純手工,。我親眼在二手表攤見到一“老師傅”,,頭戴目鏡,手抓金相砂紙,,對一只K
金表的底蓋進行處理,。只見他用砂紙拉幾下,端詳片刻,,然后再拉幾下,。便把一只略帶傷痕的底蓋愣是拉成了很圓潤的形狀,,金子少了不要緊,,要命的是棱角盡失,這只表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認識一位表友,,
每到異地“考察”二手表市場,,必收集手表的廣告紙,不管是單張圖片還是報紙雜志上的廣告,。日積月累,,不但可以裝訂成冊,而且成為品相鑒別的依據(jù),。
很是佩服這位表友的遠見和毅力,,如果對一古董表的品相略有存疑,只要找到相應的“廣告紙”,,高下立判,。其實對于一只古董表來說,有正常佩戴的痕跡或維修時留下的小劃痕,,只要保持原裝度,,總可以接受的。二手表販為了迎合一些人對外觀的要求,,大刀闊斧,,心狠手辣的例子層出不窮。一不小心,,這類表真的就成了“兩手”,,很難有下一手承接。
至于帶扣等手表附屬品,,就沒有那么講究了,,一來本身不對手表造成功能性的影響,二來價值也不高,。不過對于追求完整度的表友來說,,配有原裝的帶扣的手表,價值就看高一點,。而像大部分的古董表,,在當年是將表頭和帶扣分開銷售的,今天的原裝扣一扣難求也就不足以為奇了,。至于像表盒,、證書(有稱“出世紙”)等是否奉上,則見仁見智,,因為這類東西后配不難,,除非您對像古董歐米茄的“星座”銀表盒這類特別包裝有所追求。
民間是二手表的最大市場,,而像古董表這樣的二手表鑒別也在民間,。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需求,哪里就催生專家,。如果閣下有心入手二手表,,特別是古董表,一個浮沉于表海多年的老表迷隨行是必需的,,無他,,熟爾。
平心而論,,鐘表三百年,,要一一列舉鑒別之計,很難,!執(zhí)筆專家精力有限,,就算是表殼、機芯上的印記,,至今也沒有見過一本稱得上全面的鑒別書籍,。不管怎么說,日積月累的知識是需要的,,交學費也是必需的,。看過臺灣一名家的二手表寶典,,就知道要成專家,,所交學費必狠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