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業(yè)協會會長劉志超日前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主辦的首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30人論壇”上表示,,中國期貨市場經過20年的發(fā)展歷程,,正在經歷一個從“量的積累”向“質的轉變”提升的關鍵時期。
劉志超指出,,中國的期貨市場,,特別是商品期貨市場,,已經在全球的商品期貨市場當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但在質的方面,,仍與成熟市場存在明顯的差距,。
一方面,從持倉量上來看,,目前我們期貨市場交易量遠遠大于持倉量,,套期保值總體占比偏小,我們的交易量是美國的2.6倍,而持倉卻只有美國的1/18,。
另一方面,,我們市場總體參與結構和市場功能發(fā)揮上還不太合理,特別是現貨產業(yè)鏈企業(yè)利用期貨價格進行貿易定價上,,還局限于個別群體,,法人企業(yè)參與期貨市場比例整體不足3%。
如何實現“量的擴張”到“質的轉變”提升,?對此,,劉志超建議,應該在制度設計上有利于質的提升,,如我們的產品無論是合約設置還是方便交割等方面,,應該考慮到套期保值的這些投資者進入市場。在監(jiān)管方式上,,也應該有一定的鼓勵政策配套措施,,無論是在套保認定上,還是在現貨企業(yè)參與現貨市場的處理上,,應該解決一些政策和制度性的問題,。
劉志超說,除此之外,,對于期貨公司而言,,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轉變,還應該提高中介機構的專業(yè)化水平,。
數據顯示,,我國期貨市場從2008年的13.6億手交易金額將近72萬億,到2009年21億手,,130.5萬億,,一直到去年達到了31億手和309萬億的交易量,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已經連續(xù)兩年居于全球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