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wèi)報》網(wǎng)站5月8日刊載了露西-西格爾(Lucy
Siegle)題為《“快時尚”促使時尚界慢性死亡》的文章,,作者在其有影響力的新書《夢寐以求》(To Die
For)中指出,隨著城鎮(zhèn)主要街道聯(lián)營企業(yè)每幾個星期就大量炮制出的新鮮設計,,現(xiàn)在人們比過去買了更多便宜的衣服,,而這成為了一種趨勢……
你我的“購衣史”
每天早上一醒來,,人們都要面對那些曾經(jīng)的潮流服裝。錯誤的,、正確的,、好的、壞的,、舒適的,、殘次的商品都充斥眼前。
在燈光下,我每天在一些微小的潮流點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帶有鏈條的T恤,、單肩連身衣,,了解其他設計師曾想到的時尚元素,這都是為了獨辟蹊徑,,形成自己的風格,。
滿堆的衣服就是我們今天病態(tài)購衣方式的最好證明,我不必在你家門前徘徊張望,,去猜測你的衣柜里有什么,;因為在過去的十五年里,不止我們的采購數(shù)量不斷增長,,同時消費品位也在同步上升,。如果你的購衣行為不僅跟隨時尚的步伐,而且跟隨消費趨勢,,你將會發(fā)現(xiàn)和十年前相比,,你只有很少的正式服裝和工作服;取而代之的是滿衣柜的居家裝和休閑服,。并且,,很有可能你還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衣服,比如華麗的家居服,;而最普遍的物品可能是T恤和與之搭配的緊身毛背心,。
相比上世紀八十年代,你現(xiàn)在所需的衣服數(shù)量大概是當時的四倍,。你可能每年至少要花625英鎊在服裝上,,但這只是平均水平�,?吹竭@個數(shù)字,,你可能為之震驚。英國的年度測評數(shù)據(jù)顯示,,一年之內(nèi)人們將總共積累28公斤衣服,,還加上大約1.72公斤潮牌服飾。但是和大多數(shù)潮流服飾一樣,,正是那些你會過早倒在垃圾堆里的衣服才能真正引起別人注意,。
購衣方式大不同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們購買時尚服飾的方式和對衣服的態(tài)度開始轉(zhuǎn)變,。到2005年,,在這一突出方面開始展開學術(shù)研究。路易斯-R-摩根和格瑞塔-伯特威斯爾為調(diào)查21名女士的消費習慣,,建了8個調(diào)查消費者小組,。幾乎所有被調(diào)查的人都承認,,自己比以往買了更多的東西;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購買將來一段時間的需求品,,她們并沒有事先打好算盤,只是隨心而定,。她們還承認,,當廉價的時尚服飾有破損或是弄臟了,她們就會把衣服扔掉而不是放到洗衣盆里,。然而,,傳統(tǒng)的什么時候買和買什么衣服是根據(jù)一個人的收入和季節(jié)變換而定的。在這種方式下,,人們穿衣,、洗衣比較小心,還會縫縫補補,;總而言之,,與現(xiàn)在人們的消費方式完全不同。
或許,,這種意向可以解釋為什么當一個時尚產(chǎn)業(yè)評論員看到這樣一群顧客會感到驚恐——他們從牛津廣場的Primark旗艦店出來的,,一個人手里拿著六七個裝滿衣服的棕色紙袋,臉上露出心滿意足的神情,。有一天雨下的很大,,一個年輕女子走在牛津大街,她的一個紙袋手柄處破損,,包裝好的棉布衣服散開在人行道上,。很自然,記者以為她會彎下腰,、撿起衣服,;但她卻沒有,她只是繼續(xù)向前走,。顯然,,時尚很快就變成了垃圾,,另人不屑一顧,。
菲利普-格林的零售王國
在盛世年間,英國的主流時尚業(yè)不僅生產(chǎn)時尚服飾,,還有產(chǎn)品營銷,。當時,不可置辯的國王(至今人們對他仍有爭議)是菲利普-格林,。2002年,,格林花了8.5億英鎊收購了阿卡迪亞集團。三年后,截至第一年的上半年在英國Topshop服裝營銷上花費10億英鎊,。(整個服裝市場僅僅價值70億英鎊)
格林用這些普通的商店賺取大量資產(chǎn)的行為,,被商業(yè)分析師、時尚界媒體,、尤其是消費者大加稱贊,;Topshop成了所有對時尚感興趣的人常常光臨的地方。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如果你在看教你怎么從國際視角看時尚的雜志,那么還是閃入Topshop找一件可以買得起的,,并呈現(xiàn)出設計潮流元素的服裝吧,。
很多零售商都決定效法Topshop的成功,并嘗試走的更遠,�,?焖倭餍谐蔀榱艘环N工業(yè)水準,而服裝也以極快的速度進行小批量生產(chǎn),。主要干道的時尚名店正高度警惕的捕捉每一個流行趨勢和顧客們的奇想,,這就是行業(yè)里所定義的“快速反應”。效法Topshop神奇般的成功,,意味著要盡量獲得最快的供應鏈,;要把生產(chǎn)流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壓縮到幾天甚至幾小時,而不再是幾周,�,!吧鲜袝r間”(在這個重要的時期里,工廠按訂單縫制好衣服并將它們送到商店)減半,,而后再壓縮到四分之一,。買家隨時將英國設計團隊想法傳真給遍及世界的供應商,這對于買家來說已成為共識,。
幾年前,,有個工廠在20周內(nèi)向一個主要零售商供給4萬件四種不同風格的衣服。幸運的是,,今天這家工廠只需分5周,,每周供給那個零售商生產(chǎn)各500件4種風格的衣服就可以了。然而,,Topshop嘗試把它的生產(chǎn)周期從9周縮短到6周,;用時最少的H&M,將它的產(chǎn)品從設計到送上火車的總時間減到3周,。但是,,他們都不是帶來中級革命的那一個,。最終,一個更加沉穩(wěn)的品牌,,一個更成熟的名字出現(xiàn)在大街上:Zara,。
Zara打破陳規(guī)
據(jù)說,當?shù)谝粋Zara店在英國開辦時,,商家都有點迷惑,。這些商品價格看上去很高,并且如果猶豫不決的商家第二周之后再選購,,那么價格可能就會有所變動,。這不是Zara所要走得路;Zara的道路是:打破之前所有的規(guī)則,,即西班牙零售制造商對每一種風格數(shù)量相對少的刻板要求,。取代了對數(shù)量的關(guān)注,Zara的200個設計者每年設計出40000件作品,,其中12000件投入生產(chǎn)(比Topshop還多5000件),。作為一個商家,如果你在某一購買點猶豫,,那么你很有可能錯過這個機會,。因為這會在消費者間產(chǎn)生可怕的購物欲望,哈佛研究者曾將此做出定義,;也就是說,,如果你終止思考,那種有東西一直抓住你不放的感覺將會永遠存在,,這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里恐懼,。
Zara的政策是有意義的轉(zhuǎn)型,甚至菲利普-格林都因此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他在接受一次與零售周刊的采訪時表示,,“時尚產(chǎn)業(yè)都是關(guān)于天才的”。大眾時尚王座的其他挑戰(zhàn)者,,像Esprit(思捷環(huán)球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時尚品牌)和Mango(西班牙一家國際化的時裝設計公司)嘗試了相同的方法:短交貨期,、多季更迭、同時減少交付時間,;認為過時的時尚將導致大量或一些囤積的產(chǎn)品是必然的,。
小窺“快時尚”
作為消費者,我們迅速改變了我們購買時尚品的優(yōu)先順序,。長期存在的,,如評估質(zhì)量或看商標等買衣服的標準已經(jīng)被拋棄,。人們更傾向于關(guān)注那些新的,,習慣于震驚每年每個季節(jié)的服裝以20%的速度交替上漲,。
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經(jīng)濟學家和商家解釋,,由于受到之前普通商店一下子擁有巨額利潤現(xiàn)象的警覺,,他們決定一探究竟。當衣服價格陡降的階段到來時,,快速流行服飾成為主要的財政成就,。在2001年7月,英國衣服和鞋子的銷量比上一年增長了12%,;是自70年代中期以來最高的年增長率,。但是真實情況下,衣服的成本戲劇性下降很多,,這也正是快時尚的陰暗面所在,。在1996年到2000年間,衣服價格每年下跌,。在有高銷售量的新世紀的開端,,2001年,價格下降了6%,。零售業(yè)的時尚服飾方面,,從2003到2007四年間的平均價格下降了10%;我們都知道量多價低,。
“快時尚”服飾給大多數(shù)人的衣柜帶來的影響是無可否認的,,但是對衣柜的改變并不是變化的全部。真正的魔力在于將普通的織物變成像黃金一樣讓消費者追捧的東西,,當然前提是“速食時尚”能像歷史上有過的那樣價格低廉,。這個星球上,最具影響力的頭號時尚侵略者當屬價格,,零售商或者折扣商們,。
大品牌的低價格
時裝媒體將快速和便宜聯(lián)合起來,重要的零售商們通過抱怨這種煽動行為,,來幫助他們探索統(tǒng)治英國時裝市場的方式,。
令人吃驚的價格和4法郎的定式零售價格,往往貼出類似于Primarni等令人放心的標簽,,幫助Destigmatise時裝像薯條一樣便宜,。那些毫無價值的、一次性的時裝變得很酷,;如果你渴望像林賽-羅韓一樣,,你可以一天換四次衣服,生活在衣柜之中,。
那么,,大時尚品牌是如何保持這么低的價格的呢,?一款時裝制作估計需要4000萬的制衣工人,還有裁剪,、制作,、整理等一系列的來料加工程序。裁剪,、制作,、整理(CMT)即來料加工是時裝加工鏈中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原料纖維需要被紡成織物,、定型定樣,,經(jīng)過這些步驟,成衣才真正做了出來,。另外,,估計還需要3000萬在家工作的工人,大部分是女性,,他們主要負責縫制衣服上面的珠,、繡花和亮片等。
海外服裝廠已經(jīng)和剝削的低工資同義,;一個制衣工人常常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在孟加拉國,每天掙到1法郎遠不能養(yǎng)活三,、四或五口的家人,。
奢侈品的普及化
從傳統(tǒng)社會到現(xiàn)在,奢侈品是由歐洲著名的作坊里打造的,;女裁縫師和工藝師是受人推崇的,。一個特別的、用珍珠裝飾的香奈兒時裝展示之后,,由卡爾-拉格菲爾德帶領(lǐng)下的最偉大和優(yōu)秀時裝師們甚至停下來向“巧手”致敬,,因為那些女裁縫們高度熟練的手藝成就了這些高級成衣。
與大時裝廠快速的制作流程相比,,這些時裝就是用女性的纖纖細手一針針縫紉出來的,。手工者的大量出現(xiàn)是值得慶祝的,在大時裝廠這是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然而,,這兩個看似對立的鏈接形成的風格是一個非常不可能的聯(lián)盟;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
當時裝作家黛娜-托馬斯在她的書中解釋說:“企業(yè)大亨和金融家看到那種潛能,,他們購買或者接管了奢侈品公司,并將他們的目光投向新的目標顧客:那些具有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的中產(chǎn)階級;針對這種想法,,奢侈品主管解釋稱,,它是‘民主化’的奢侈;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得到奢侈品的享受,。這論調(diào)聽起來是如此的高尚,,幾乎是共產(chǎn)主義的理念,。但是,,這個目標說白了就是掙到足夠的錢�,!�
奢侈品消費困境
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稱,,《奢侈品真相》報告試圖進行奢侈品品牌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工作;它給路易-威登評定了一個C,,這似乎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Tod's得了一個F;這個指數(shù)是追蹤企業(yè)環(huán)保是否符合社會標準,,以及供應鏈的問題,。
在2008年,我們平均每周花費在服裝和鞋類上的金額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低,,是21.6法郞,,代表著我們每周4.6%的預算�,?磥硪粋問題值得我們重申,,那就是,我們用越來越少的錢購買越來越多的衣服,;也就是說,,我們從主要的零售商那里,僅僅17%用來購買衣服的預算,,卻裝滿了40%的衣柜,。這可能看起來違反了我們的直覺,但問題是,,我們的預算是不是足夠多,?我們是否把錢用在了合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