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精神核心是“責任”
究竟是何種原因讓清華“領袖輩出”,?百年來清華孕育了怎樣的內在精神呢,?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校史編委會副主任、原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教授,,請看他的解讀。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一所大學最核心,、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她的精神。您認為清華精神是什么,?
田芊:
清華起初是用美國退還給中國的賠款建立的,,美國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培養(yǎng)一批認同“美國精神”的人,結果學校偏偏又建在了被英法聯(lián)軍洗劫過的清華園和近春園,。清華的成立與國恥有關,。俗話說,知恥而后勇,。在清華學習和工作的人,,或許比別的學校的人多了幾分憂國之情。清華的建立與辛亥革命同年并非巧合,,那是中國最衰敗的一個年代,。歷史既然選擇了清華,清華也要承擔起振興中華之責任,。
“育人,,愛國,奉獻,,責任”是清華精神的精髓,。
清華精神的根本是育人,學校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清華培養(yǎng)人才并非以培養(yǎng)領導為目標,,而是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千千萬萬的領軍人物和骨干人才。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梁,。
清華人的天職是奉獻,,要做對國家,、社會可信而有用的人;清華精神的靈魂是“責任”,,這是時代責任感,,對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負責,。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在當今時代,,清華精神與清華校訓又是怎樣一種關系呢?
田芊:清華校訓是清華精神的一部分,。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1914年,,梁啟超先生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并引用了《周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后來便成了清華的校訓。
我認為,,清華校訓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校訓,,因為《周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這句話是從中提煉出來的,�,!白詮姴幌ⅰ⒑竦螺d物”不僅是清華的校訓,,更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環(huán)球人物雜志:近百年來,清華大學培養(yǎng)了大批各個領域的杰出人才,,其中政治家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田芊:近幾年我們沒有做過具體的統(tǒng)計,,但是數(shù)量可想而知,,應該是可觀的。比較著名的領導人當然是胡錦濤,、吳邦國、習近平和朱镕基等同志了,。
中國電機學科奠基人,、原清華電機系主任章名濤教授曾對新生們說:“你們來到清華,既要學會怎樣為學,,更要學會怎樣為人,。青年人首先要學為人,,然后才是為學。為人不好,,為學再好,,也可能成為害群之馬。學為人,,首先是當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朱镕基1986年回清華參加慶�,;顒訒r,,在祝辭中還提到了章名濤教授這番話,并說讓自己“飲水思源,,終身難忘”,。他自己還總結說:“為學在嚴,嚴格認真,,嚴謹求實,,嚴師出高徒;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和其他高校相比,清華走出的政治領導人較多,,且成就顯著,,能談談其原因嗎?
田芊: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從宏觀看,是大的時代造成的,。從微觀看,,和這些人的自身努力有關系。首先,,清華集納了全國最優(yōu)秀的人才,,加上有著優(yōu)秀的辦學理念,使優(yōu)秀的校風,、學風能熏陶他們,。同時,這些人有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心,,這才有了用武之地,,展現(xiàn)出自己的才能,,才能被社會認可,走上領導崗位,。
時代變遷,、個人努力和學校的影響三者之間密不可分。只強調其中哪一點都是片面的,。早在1929年的《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章程》中,,就明確寫道,清華的教育目標是造就“領袖人才”,,但這個領袖不能簡單理解為是國家領袖,,現(xiàn)在講包含三方面:學術大師、興業(yè)英才,、治國棟梁,。學校希望培養(yǎng)出來的人能成為各自領域的骨干力量,起到脊梁的作用,,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不是一開始就想著要培養(yǎng)當領導的人,那樣是培養(yǎng)不出來的,。清華很強調理論結合實際,,到基層鍛煉很重要,貼近群眾很重要,,踏實肯干也很重要�,,F(xiàn)在的領導人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清華大學遵循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又趕上了好時代,,所以才出了一大批領導人。
清華的學子都很有抱負,。理想和現(xiàn)實的關系,,清華人處理得很好。清華人常說,,“要做就做一等的事業(yè)”,。朱镕基也曾說“追求完美”。這是對清華精神最好的闡述,。
此外,,清華人很強調團隊精神,愿意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做出一番事業(yè),。我的理解是,做“火車頭”,,而不是做“機車”,。“機車”光是自己在跑,,“火車頭”還要帶著車廂跑,,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領導者的作用。
環(huán)球人物雜志:由清華老校長蔣南翔倡導并創(chuàng)立的“學生政治輔導員制度”,,對培養(yǎng)政治領導人起了怎樣的作用,?
田芊:其實,學生政治輔導員制度不是清華大學的首創(chuàng),,而是教育部先提出來的,。就是在高年級中選拔思想政治覺悟高、業(yè)務素質好的學生,,“半脫產(chǎn)”地做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因此,他們的畢業(yè)時間需要延遲1年,,使之既能順利完成學業(yè),,又能在政治方面得到更多的鍛煉。
這種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從思想上做好同學們的引導工作,。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學習問題和生活問題都要管,。這種制度首先對工作有利,,輔導員本身就是學生,和學生生活在一起,,做工作有針對性,。對參與者也有好處,是一種鍛煉,,是一種學習和工作的“雙肩挑”,。這些人走到社會上,很容易成為領導干部,。清華的各種社團很多,,課外能得到很多鍛煉機會。走到工作崗位后,,能力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幾十年來,從清華大學的政治輔導員隊伍中走出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物,。據(jù)我的統(tǒng)計,,從黨的十四大到十七大,每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中,,都有多人在清華學習期間擔任過政治輔導員,。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清華走出的政治領導人,,反過來又對清華精神和清華校風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田芊: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人對清華的影響確實很大,。如今的學生們會覺得,現(xiàn)在的條件比這些領導人(老學長們)那個時代好得多,,他們能做到的,,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不敢說超過前輩,,但至少要爭取做得一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