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吳邦國,、曾培炎等領導同志,因工作關系——�,;匦,?纯�
3月27日,天氣格外晴朗,。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懷著崇敬之情,,再次專程走訪了清華園。
記者此次的目的地是清華的水利館,,這里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當年學習和工作的地方,,那時叫水利工程系,,如今叫水利電力工程系。清華人習慣把某某系的教學樓稱為某某館,。水利館有兩個,,一個是舊水利館,建于1933年,,現(xiàn)在是水電系的實驗室,;一個是新水利館,建于1955年,,現(xiàn)在是教學樓,。
記者面前的新水利館坐落在清華大禮堂的左側,正在裝修,,樓前堆放著很多建筑材料,。整座樓從空中看呈“工”字形,中間部分四層高,,兩邊三層,,紅磚紅瓦,。進入樓內(nèi),看到大部分裝修已完工,。每座教室大約五六十平方米,,墻上有塊巨大的黑板,新瓷磚地面顯得非常光亮,。
樓上裝修一新,,幾乎看不到一點舊時的模樣,但在一樓中央大廳里,,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些搬不走的大型教學機械,,從中仍不難看到水電系“往昔的一些影子”。
“5字班”年齡最小的學生
1959年9月,,來自全國各地的2079名學子走進清華園,,進入12個系的33個專業(yè)學習。其中,,年僅16歲的胡錦濤被分在了水利工程系,。
由于這一屆學生在1965年畢業(yè),因而被稱為“5字班”,。
包括胡錦濤在內(nèi)的“5字班”的學生,,應該算是“幸運的一屆”。因為他們前面避開了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躍進”,,后面躲過了1966年開始的“文革”,,得以完整地接受了6年制本科教育。
這一屆還趕上了一位好校長,。時任校長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蔣南翔先生,。據(jù)土木建筑系1965年畢業(yè)的一位老同志回憶,當年蔣校長帶著一批清華學生在河北“蹲點”,。一個下著大雪的午后,,老校長把同學們叫到自己住處聊天,并諄諄教導說:“有一個口號說‘清華是培養(yǎng)紅色工程師的搖籃’,,這句話是不全面的,。應當說,我們不僅是培養(yǎng)紅色工程師的,,我們也是培養(yǎng)黨和人民各項事業(yè)接班人的,,包括將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將在你們當中產(chǎn)生,�,!�
胡錦濤和夫人劉永清當時是水利工程系同年級學生中年齡最小的兩位。他倆品學兼優(yōu),,待人真誠,,與同學們相處得十分融洽,。在校期間,胡錦濤是出名的高材生,,大學6年,,除一門功課4分外,其余全是滿分5分,。
胡錦濤不僅成績好,,而且多才多藝。入學沒多久,,他即被選入清華大學文工團舞蹈隊,。清華每次重大文藝活動,都必然有他的身影,。無線電電子系1965屆畢業(yè)生靳東明,,也是文工團舞蹈隊的一員。據(jù)他回憶,,“1960年暑假后,,文工團搬到16宿舍,。各隊和各系一樣,,配備政治輔導員,單獨成立黨團組織,�,!焙\濤就是他們舞蹈隊的團支部書記。
文工團要求很嚴,,平時照常上課,,隊員一定要品學兼優(yōu)、素質全面,�,!叭绻谖墓F期間有功課為3分,學校會要求學生回班,,以保證學業(yè),。幾年下來,我們‘5字班’在舞蹈隊集中住宿的幾個人學習成績都比較好,�,!苯鶘|明說,“隊員們每天早晨在16宿舍門口的小路上練功,。每次排練之后和演出之前,,隊員都要喊一個口號叫‘戰(zhàn)斗、勝利,!’”由于學校對文工團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得很緊,,隊員們常常開會,。“全隊集中到一個宿舍,,上下床都擠滿了人,,學習、討論,、辯論,。”
清華舞蹈隊排演的,,都是一些振奮精神,、鼓舞斗志的舞蹈。1964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首都文藝工作者歷時2個月,創(chuàng)作排練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清華大學選派了100名學生參加,,其中就有胡錦濤。在10月1日當天,,胡錦濤又被選入清華大學游行隊伍,,參加首都各界群眾國慶大游行。國慶節(jié)后,,胡錦濤把參加《東方紅》排練和游行的感受寫成一篇文章,,題為《上了生動的一課
毛澤東思想的頌歌——工人農(nóng)民戰(zhàn)士學生座談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發(fā)表在1964年10月6日的《人民日報》上,。
就是在這一年,,胡錦濤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學生政治輔導員。蔣南翔校長從1953年開始就力推政治輔導員制度,。他要求從政治覺悟高,、學習成績好的高年級學生黨團員中挑選人才擔任該職務。這一制度建立10周年時,,蔣南翔有感而發(fā):“這是為國家培養(yǎng)黨政干部的有效途徑,,將來在清華的畢業(yè)生中會出現(xiàn)一批部長、省委書記,、副總理,。”歷史證明了蔣南翔的遠見,。
擔任政治輔導員后,,胡錦濤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解決思想上的疑惑。為此,,他推遲了畢業(yè)時間,。1967年10月28日上午,,他和1966屆的畢業(yè)生一道,在清華大學大禮堂參加了畢業(yè)分配誓師大會:“我們堅決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到基層去,,到農(nóng)村去,到工廠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去,和工農(nóng)結合在一起,,沾一身油污,,滾一身泥巴,把自己改造成為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一代新人,!”
畢業(yè)后,,胡錦濤被學校留在水利系參加科研工作。1968年,,他走出清華,,到位于甘肅的水電部劉家峽工程局參加了工作。
清華園里憶當年
在甘肅,,胡錦濤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甘肅省建委副主任。此后,,盡管職務不斷提升,,肩上的擔子越挑越重,但他和清華大學老師,、同學的距離并沒有拉遠。
1984年5月24日,,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回到母校,,與當年水利工程系的畢業(yè)生座談。他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鼓勵大學生們“順應時代潮流,,做推動社會前進的促進派”,勉勵他們“處理好國家和個人的關系,,投身實踐,,把自己鍛煉成黨和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2001年3月,,在清華大學校慶90周年前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在中南海聽取了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等人關于學校工作的匯報,。他希望清華總結辦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經(jīng)驗,,培養(yǎng)更多的治學,、興業(yè)、治國的優(yōu)秀人才,,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作出貢獻,。這一年的4月29日,胡錦濤陪同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等領導同志,,來到清華大學,,出席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并參觀了清華科研成果展,。在新水利館二樓,,胡錦濤還與當年的同學們座談,回憶那些難忘的歲月,。
2002年2月22日上午,,胡錦濤陪同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布什到清華大學發(fā)表演講。在清華主樓大廳,,胡錦濤先發(fā)表講話,向布什等介紹了自己的母校及校訓:“清華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享譽中外的學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學子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奮斗不止……”在講話的最后,胡錦濤強調(diào):“青年是國家的希望,、世界的未來,,希望中美兩國青年能夠推動中美友好關系的發(fā)展,,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互相學習,,促進世界和平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這一年是清華水利工程系建系50周年,。在校慶前夕,,胡錦濤和水利工程系1965屆校友一道,向母校捐贈了一座名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雕塑,。如今,這座雕塑就坐落在新水利館門前。
2002年歲末,,剛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胡錦濤,,在臺盟中央走訪時,見到了臺盟中央名譽副主席陳仲頤,。他緊緊地握住陳仲頤的手,,對大家說:“我在清華大學水利系學習時,上過陳老師的課,�,!睅熒檎x溢于言表。
2008年5月10日,,在訪問日本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等驅車前往松下電器公司參觀。在會見來自清華大學的松下獎學金獲得者時,,胡錦濤熱情地稱其為“我的學友”,,然后還說起自己的女兒也曾就讀清華大學。他還發(fā)表講話鼓勵青年學子們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將來為祖國作出更大貢獻,。
“做輔導員不吃虧!”
和胡錦濤一樣,,還有許多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的國家領導人,,如吳邦國、曾培炎,、彭珮云等,,他們也有不少機會回到清華大學,或參加外事活動,,或視察校園,、指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于1960年到1967年在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現(xiàn)為電子工程系)就讀。
2011年3月7日一早,,吳邦國走進當年學習和工作的地方——位于東主樓北門外的電子工程系舊館。見到守候在這里的張克潛老教授,,吳邦國迎上前去,,緊緊握住他的手。走進系館,,站在中國無線電電子學事業(yè)奠基者,、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創(chuàng)始人之一孟昭英的塑像前,吳邦國感慨地回憶道,,當年孟先生雖然被打成“右派”,,但是大家對他很佩服,,這么大一位教授,實際動手能力也特別強,,連燒玻璃之類的工作都很擅長,,總是親力親為。
如今,,當年的電子系已搬進了新的系館——偉清樓,。樓前“熱烈歡迎吳邦國學長回系視察”的紅色橫幅迎風飄揚,老中青幾代電子系師生在大門兩邊夾道歡迎,。吳邦國頻頻合掌致意,,與圍在身旁的老師、同學們一一握手,。在這里,,吳邦國終于見到了惦念已久的恩師吳佑壽院士,還有曾與他一同做過學生政治輔導員的丁曉青教授,。故人相見,,分外親切。在偉清樓門口,,吳邦國與電子系師生合影留念,。他說,能回到自己原來學習和生活過的地方,,看到很多老師,、當年做輔導員時曾輔導過的同學和現(xiàn)在的學生,看到86歲高齡的吳佑壽院士身體還是那么健康,,整個電子系也呈現(xiàn)出奮發(fā)向上,、欣欣向榮的發(fā)展態(tài)勢,感到非常高興,。
隨后,吳邦國走進清華大學老圖書館閱覽室,,安靜的閱覽室立刻沸騰了。同學們紛紛站起身來,,對仰慕已久的老學長報以陣陣熱烈的掌聲。吳邦國看到一名女生正在讀航天航空方面的書時,,贊嘆說,中國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14位是清華的校友,,清華人在國防軍工各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老學長,,他還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現(xiàn)在來圖書館上自習是否還提前搶位置?”同學們告訴他:“是,,每天很早來到圖書館,座位就已經(jīng)基本滿了,�,!眳前顕鴿M意地點點頭,,他說:“這就是清華的學風。清華一直保持著這樣一個傳統(tǒng),,具有很好的讀書環(huán)境,正是如此才培養(yǎng)出了這么多的優(yōu)秀人才,。”
一名正在讀研的同學希望從老學長那里了解一下輔導員的工作,。吳邦國風趣地說:“做輔導員不吃虧!”他告訴這位同學,,做輔導員工作可以密切地和學生們聯(lián)系,他和過去帶過的學生們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今仍然保持著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做輔導員的經(jīng)歷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對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學會與人、與社會打交道,對一生的成長都很有用。
在視察的最后,,吳邦國說,“我是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校友的雙重身份來到清華的,。作為校友,,在百年校慶前夕回到母校,見到老師,、同學和年輕一代的清華學子,感到非常高興,;而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來到清華,既對清華的百年校慶表示衷心祝賀,,同時也對清華師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衷心祝愿清華大學發(fā)展得更好更快,為中國實現(xiàn)從大國走向強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也曾就讀于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1962年畢業(yè),是吳邦國的師兄,。2000年6月7日,國家確定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后,,曾培炎應邀回到母校給老師、同學做報告,,他說:“在清華校風、學風熏陶下培養(yǎng)起來的治學之道,、為人之道,奠定了我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礎,。無論在哪個時代,清華的師生都是將個人的價值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F(xiàn)在,同學們要參加到西部大開發(fā)中來,,這個精神值得鼓勵……”曾培炎還多次回清華大學視察工作,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3月24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云,194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曾留校擔任清華大學黨總支書記。2009年4月28日,,她回校參加98周年校慶時回憶說:“我1947年來到清華學習,當時我是地下黨支部書記,、地下黨總支委員。之所以選擇社會學,,是因為我有志于解決社會問題。我一直在實踐中學習和理解社會,,最開始組織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后來參加工作,,也一直懷有解決社會問題的信念,,在工作中追求社會學的實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