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電影市場,,中國導演們處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夾縫之中尷尬周旋,,外來的大片不僅僅沖擊著票房市場,,也沖擊著導演們已然不多的電影理想,,無孔不入的廣告也成為導演們無可避免的痛苦。是要收入,,還是要理想,,已經(jīng)不得不選擇了。
引進片的震動
2010年剛剛開始的時候,,中國導演們便承受了一次引進片帶來的地震,。第一波沖擊來自《阿凡達》,這部電影在2010年1月4日上映,,短短時間便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這部全球票房第一的大片,最終在中國同樣也以13.5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峰,。
重要的是,這部電影不僅僅讓無數(shù)中國觀眾驚嘆,,同時也引發(fā)了眾多中國導演的思考,著名導演陸川(微博)看后表示:“《阿凡達》突然讓我意識到,,我們電影的情懷和簡單的美好距離有多遠,;我們和清澈的純真距離有多遠;我們和炙熱的夢想距離有多遠,;一直在扭曲陰暗扯淡的糾結的庸俗中奔走狂歡的我們,,距離真誠,還有多遠,!這是我們中國電影人要集體目睹的,,集體服氣的一次完敗……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是一個無可奈何的事實,。
因為絕大部分有可能發(fā)言有權利發(fā)言的我們,,都自覺放棄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徹底擁抱了低俗,。我們在虛高的票房中裸奔和狂歡的時候,,我們徹底放棄了作為一個電影人,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者應有的操守,�,!�
然而,不僅僅是《阿凡達》,在整個2010年中,,《盜夢空間》,、《哈利-波特7》、《諸神之戰(zhàn)》等等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中國電影人們的神經(jīng),。中國導演們一直都在努力向好萊塢邁進,,在奧斯卡上屢敗屢戰(zhàn),然而,,自以為已經(jīng)開始接近好萊塢的人們,,在這一連串的大片面前,似乎也終于明白真正的差距所在,。
香港片的回歸
2010年是香港電影回歸的一年,,這一年中,《葉問2》,、《通天帝國》,、《精武風云》、《劍雨》等等武俠片,,以及《七十二家租客》,、《歲月神偷》等等香港電影強勢回歸,沉寂了十多年的香港電影終于在“合拍片”的東風之下復蘇,,進入內地的趨勢已成,。
香港電影當年的沒落原因很多,金融危機的影響,,產(chǎn)業(yè)鏈的畸形,,盜版的猖獗等等。然而世事難料,,十年之后,,再一次金融危機到來,世界開始關注中國,,這一次帶給香港電影的不再是危險,,而是機遇。中國經(jīng)濟在新世紀的崛起,,使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逐漸加強,,中國文化的聲音也就越來越響,西方人無法再對中國文化保持無視,,《木乃伊3》,、《功夫熊貓》、《功夫夢》等等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電影進入市場,,中國電影本身也受益匪淺,,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僅僅西方電影開始接受中國元素,,中國電影也在學習西方的東西,,正如吳宇森所說:“電影是無國界的,很多導演說只要有中國市場就足夠了,,這是狹隘的,。只有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電影,西方的觀眾同樣也能欣賞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的電影工業(yè)才能長遠發(fā)展,,有動力,有支持,�,!焙萌R塢的終極關懷無非就是普世價值、人道主義等等,,吳宇森學會了這一點,,所以他的電影總是容易得到西方人的承認。
當然,,這僅僅是開始,,確切地說,即便是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片,,仍舊還徘徊在西方電影理念的大門之外,,不用說《葉問》、《精武風云》等等仍舊帶著明顯的中國風格和思想,,即便是看起來很像好萊塢大片的《通天帝國》,,里面包裹的,也同樣是中國獨特的風格,。這對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并非是一件好事,。
內地片的尷尬
這是一個電影大發(fā)展的時代,,2010年,在外國片和中國香港片洶涌而來的時候,,國產(chǎn)片同樣也不甘落后,。全年國產(chǎn)的故事片超過500部,其中約30%進入商業(yè)院線正式公映,。
這一年值得記住的國產(chǎn)大片,,第一個無疑是《唐山大地震》,此外,,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以及年末賀歲檔的《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趙氏孤兒》等等也同樣都是一時之選,,無不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尷尬的是,,當外國片和中國香港片被輿論交口贊揚的時候,,國產(chǎn)片卻總是毀譽參半,甚至毀多于譽,。
評價最好的無疑是《唐山大地震》,,這部馮小剛的主旋律作品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還原人道,、展現(xiàn)大愛,,用感情去理解災難的套路也換來了無數(shù)的眼淚。然而,,贊譽的同時,,批評也決不落后,這部創(chuàng)造國產(chǎn)電影票房神話的電影首先遭遇的就是行政干預市場的批評,,《唐山大地震》在暑期檔上映,,結果整整半個月里一枝獨秀,而且其他的大片推遲上映,,雖然有關方面否認行政干預市場的傳聞,,但卻無法徹底撇清嫌疑。其次,,以感情來詮釋災難,,同樣遭遇詬病,很多學者都曾批評,,《唐山大地震》用揭開一個民族的傷疤來換取商業(yè)利益,,而且無視歷史事實,和還原歷史相差云壤,。
年末的三部內地大片的口碑,,比起《唐山大地震》則更遜一籌。陳凱歌的《趙氏孤兒》一片罵聲,,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毀多于譽,,最好的姜文的《讓子彈飛》,也難免遭受批評,。
叫座不叫好,,顯然已經(jīng)成了內地電影難以改變的痛苦,雖然票房越來越高,,腰包越來越鼓,,但是口碑卻江河日下,,在內地電影華麗井噴的時代,這一痛苦總是揮之不去,。
億元的時代
中國電影這些年發(fā)展迅速,,就票房而言,2009年內地票房達到62億之時,,便已經(jīng)有很多人開始猜測幾時打破百億大關,。驚喜來的如此之快,僅僅一年,,這個目標便悄然實現(xiàn)了,。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內地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大關,。
同樣值得慶幸的是,百億票房中,,國產(chǎn)電影終究占據(jù)了優(yōu)勢,,雖然在年初便有《阿凡達》一片獨占13.2億票房的例子在前,但國產(chǎn)電影奮起直追,,盡管沒有可以媲美《阿凡達》的電影出現(xiàn),,但是大片同樣不少。在總量上占據(jù)了多數(shù),。
單部電影方面,,突破億元大關的同樣不少,《唐山大地震》,、《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山楂樹之戀》,、《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等等,據(jù)統(tǒng)計,,院線上映的全部200部電影中,,超過億元的共有26部。
不過興奮往往是短暫的,,興奮之后的冷靜,,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問題所在,,百億票房,,其中票價上漲和銀幕增加的因素占了10億。更重要的是,,真正賺錢的電影并不多,,數(shù)據(jù)顯示,,整個2010年,僅僅26部億元大片就占了總票房的65%,,其中僅僅《阿凡達》就占了13.5%,,《唐山大地震》占了6.47%。26部之外的174部總共才占了35%,。而且其中還有一些是續(xù)集和跟風之作,,有原作的火爆墊底,比如《葉問前傳》,、《葉問2》,、《功夫詠春》、《李小龍我的兄弟》,、《截拳道》等等,,但表現(xiàn)依舊平平。
不管是總票房百億,,還是單部億元,,其實都還遠遠不值得興奮,偶然性的因素更多,。而且,,百億時代必然會刺激內地電影結構的進一步畸形,對于中國電影來說,,未必就是好事,。
再見了理想
雖然《阿凡達》給中國的電影導演們集體上了一課,明白電影應該包含的關懷和情懷,,但是導演們終究還是凡夫俗子,,還要面對現(xiàn)實,所謂電影理想,,仍舊抵不過鈔票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中國導演們還沒有找到一個理想和鈔票的平衡點,,所以他們只能義無反顧地告別理想,,奔向鈔票。
最典型的自然是姜文,,姜文應該是內地大導演中最后堅持理想的人之一,,然而,在2010年,,他也終于改弦易轍,,投奔到商業(yè)片的懷抱之中。
可能是《太陽照常升起》的票房失敗讓姜文真正下了改拍商業(yè)片的決心,,也可能是投資商終于抵不住屢投屢虧的壓力,,反正結果都是一樣,,就是《讓子彈飛》真的“飛”起來了。姜文自己很坦然地承認了要票房,,要拍商業(yè)片,,事實也是如此,整部電影,,不管是技術上,,還是畫面的感覺上,都像極了美國大片,,雖然距離真正的大片還有距離,,但倘若不是要求特別高的觀眾,也足以敷衍了,。結果自然也很樂觀,,賠慣了錢的姜文一旦改變路線,立刻顯示出了他賺錢的能力,,當然,,這也和第一次有關系,當年張藝謀,、陳凱歌等等第一次拍商業(yè)片,,也曾有類似的成就,不過之后則越來越有滑坡的跡象,,但愿姜文在告別理想之后,,能在商業(yè)的路上堅持得更久一點。
馮小剛則是從遮遮掩掩到徹底認命,。實際上,,馮小剛的電影中從來不缺廣告,但是他以前尚且能表示一點兒自己的無奈和不滿,,但現(xiàn)在,,他轉變態(tài)度,開始真正支持起廣告來,。不管是《唐山大地震》,,還是《非誠勿擾2》,無處不在的植入廣告也是招致批評的主要原因,,但是馮小剛一句“躺著賺錢”足夠說明他的態(tài)度了,。
大導演們紛紛和理想說再見,似乎全然忘記了2010年年初《阿凡達》帶來的震撼,,沉迷在賺錢的快感之中,,然而,這真的能長久么?估計很難,,因為2011年的年初,立刻就有外國大片進來,,這時候,,這些大導演們還能再一次贊嘆和慚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