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博華章”為主題的第四屆“潘家園中外撲克精品博覽會”近日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拉開帷幕,。世界上最大的主題撲克在此亮相,而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授權發(fā)行的12套紀念撲克,,以及3000多副藝術撲克珍品,,均讓收藏愛好者大飽眼福,。撲克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可以從多角度展現(xiàn)一個城市的風貌或文學作品,,題材廣泛,,主題撲克也以“小百科全書”的身份受到人們的熱愛,撲克正以全新的收藏方式走進民間,。
據(jù)悉,現(xiàn)在全國專業(yè)撲克收藏機構有16家省級收藏單位,,包括市級收藏單位在內一共有30家左右,,撲克收藏已日漸升溫,撲克價值也日漸走高,。小撲克大學問,,撲克這種大眾化的娛樂工具,已經(jīng)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起源于中國“葉子戲” 小撲克蘊含大學問
撲克誰都玩過,,可它到底源自哪里呢,?關于撲克的起源地眾說紛紜,但是較為集中的說法是現(xiàn)代撲克起源于中國的“葉子戲”,,最早關于“葉子戲”的記載見于唐人蘇鶚在《同昌公主傳》中的“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五代時期關于“葉子戲”的記載越來越多,,如《偏金子格》,、《小葉子格》等詳細記載了“葉子戲”的玩法,說明紙牌發(fā)展到那個時期已相當成熟,。據(jù)考證,,發(fā)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張遂,這種紙牌主要供玄宗與宮娥玩耍,,因為紙牌只有樹葉那么大,,故稱“葉子戲”。以后傳入民間,,得到文人學士的廣泛追捧,,所以很快流行�,!叭~子戲”大約在13世紀傳入歐洲,,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演變,糅合了中外各國的紙牌游戲,,才逐漸形成了今天國際公認的紙牌模式——撲克,。而撲克又分意西法德瑞五個體系,我們玩的就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法式撲克,。 中國撲克牌館館長李維剛饒有興趣地講解了撲克隱藏的科學知識,。一年有4個季度,春夏秋冬,,撲克就有4種花色,,黑紅梅方。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每個季度3個月,每個季度13周,,正好對應上撲克每個花色的張數(shù),。把所有撲克的角碼A-K加起來,每個花色91點,,正好和每個季度的天數(shù)相同,。4個花色364點,大小王各半點365點,而閏年時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
“草根”項目架設國際交流舞臺 主題撲克融匯“百科全書”
提起撲克,你的第一反應是《賭神》,、《撲克王》電影中那副旋轉于手中,、變幻莫測的神奇撲克,還是茶余飯后給我們帶來歡聲笑語的娛樂工具呢,?撲克可謂是最普及,、最“草根”的一項娛樂活動。據(jù)統(tǒng)計,,撲克的玩法有千種以上,,國際上流行的不下200種,其中“橋牌”已成為國際上正規(guī)的競賽項目,。 此外,,“主題撲克”也是藏家競相追逐的焦點。主題撲克指牌張正面按一定主題設計,、印制不同圖案的撲克,,這些撲克有別于傳統(tǒng)的人頭牌。中國主題撲克自上世紀50年代末的“水滸人物”等一批撲克的印制到現(xiàn)在已有50年歷史,。主題為“人物漫畫”的撲克把肖像漫畫的藝術特點與撲克的游戲功能相結合,,使撲克有了新的審美情趣;主題為“中國名山傳說”的撲克,,把許多與名山有關的傳說匯集在一起,,使人們在娛樂的同時記住身邊的美景……到如今,主題撲克幾乎包括了歷史,、人物,、風景、名勝,、文學,、藝術、動物,、植物,、交通、教育,、軍事,、戰(zhàn)爭等各種題材,可以說多種藝術撲克匯聚在一起,,就成為了一部圖文并茂、洋洋大觀的百科全書。讀牌,、賞牌,、藏牌成為文化時尚,人們從撲克中獲取知識,、傳承文化,、陶冶情操,撲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傳播知識,。 而在此次“潘家園中外撲克精品博覽會”上亮相的《中國傳世名畫》和《世界傳世名畫》兩副世界最大的巨型主題撲克,,全球絕版限量發(fā)行僅300套,每副撲克均附帶有惟一流水編號的珍藏證書,,收藏這樣兩套巨型撲克等于擁有了撲克的世界之“最”,。 李維剛表示,撲克本來是一種世界性的娛樂工具和文體用品,。隨著主題撲克的誕生和普及,,如今的撲克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化載體、知識載體,、信息載體和藝術載體,。本屆撲克博覽會展示自撲克誕生以來到現(xiàn)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撲克,這些不同時期的撲克構成了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皳淇说呐泼骐m小,但是傳播內容廣泛,,傳播形式更是喜聞樂見,,撲克是新的文化載體�,!彼χf,。 撲克收藏界有名的“老白”白永寧認為,只把撲克當成是一種娛樂工具是可悲的,,其實撲克最大的價值是它的文化價值,。“‘撲克文化’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能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信息量大,、風格迥異、內容多樣的信息,。對于這種起源于中國卻在國外有著悠久收藏史的撲克文化,,我們應該更多地發(fā)揚撲克的文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