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近15年來中國近代,、當代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總成交額做過一個統(tǒng)計,國畫以吳冠中居首,,油畫為陳逸飛最高,,而版畫冠軍則是應天齊。對此,,應天齊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那些都是市場的觀點,,學術上是另外一碼事�,!� 這樣的態(tài)度彰顯了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版畫家的淡然,,但也包含著些許無奈,。因為,即便是這位中國身價最高的版畫家,,也需要靠賣油畫才能“衣食無憂”,,才能“多為版畫做點事情”。
版畫拍賣新紀錄
6月2日,,在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賣會現(xiàn)當代中國藝術專場日場中,,著名版畫家應天齊的水印版畫系列作品《徽州之夢》經(jīng)過八輪的競爭,最終以168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中國版畫拍賣新的最高記錄,。應天齊打破了2006年他的《西遞村》系列創(chuàng)造的101.2萬元的中國版畫拍賣最高紀錄。 這次,,應天齊破例和幾位熟識的媒體朋友小聚了一下,,但他還是一再強調(diào),從沒想過為自己做什么宣傳,�,!拔沂且粋61歲、做了40多年版畫的老版畫家了,,早就看淡這些了,,我只是想為版畫做一些事情�,!睉忑R告訴《中國經(jīng)濟周刊》,。 應天齊半開玩笑地說,高價對于他個人意義其實并不大,,因為上次他的《西遞村》系列在北京翰海拍出了101.2萬元的創(chuàng)紀錄高價,,之后幾年,他都沒有賣出去一幅版畫,,因為太貴了,。但是最令他欣慰的是,很多版畫家的作品因此都水漲船高,,能夠賣到一兩萬元了,。而之前大部分版畫家的版畫只能賣到一兩千元,不大知名的甚至連1000元都賣不到,。 這種“別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良好心態(tài)也被應天齊奉為養(yǎng)生秘笈,,年逾60的他在旁人看來,最多40而已,。 應天齊1949年出生于安徽蕪湖,,是中國版畫界的領軍人物,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他的作品屢次獲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xié)大獎,。 《西遞村》系列是他在1986年-1994年歷時8年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也是能夠載入中國美術史和中國版畫史的經(jīng)典作品,。該作品屢獲大獎,,學術影響、社會影響極其廣泛,。因其作品的巨大影響力,,也使得西遞這個埋藏在皖南深山中的小村落聞名世界,后來還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而此次拍賣的《徽州之夢》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開始于2000年,,同樣植根于厚重的徽州文化。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主席,、版畫界前輩王琦先生曾撰文表示對《徽州之夢》系列的喜愛,,并稱贊其:“大塊的黑色滋潤而厚重,局部精微的肌理豐富而細致,。這些穩(wěn)定的黑色框架似乎來源于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但應天齊卻將這些構成賦予了新的空間層次,畫中假想的廊柱似乎有遠近之分,,而框架中遠處的房屋空靈,、遙遠�,!�
被遺忘的版畫
當“最貴版畫”出現(xiàn),,業(yè)界都在討論版畫市場是否回暖的時候,應天齊卻說,,他準備寫一本書,,梳理一下版畫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而書名就叫做《最后的版畫》,。 “在全國美展中,,會設有油畫金獎作品、國畫金獎作品和版畫金獎作品,,這說明這些藝術品類在藝術上是沒有高低的,,甚至大家還會稱贊版畫,說版畫多么概括,、多么寫意。但是一旦把這三張金獎作品放到市場上,,會是天壤之別,。”應天齊很無奈,。 實際上,,版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曾經(jīng)在中國美術發(fā)展史上幾度輝煌。據(jù)應天齊介紹,,明清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版畫鼎盛時期,。“這主要是得益于明清時期小說的繁榮,,由于小說中需要繡像和插圖,,所以明代的時候坊間流傳一句話,叫‘無繡像不成裝’,,意思就是如果沒有插圖,,這個小說就不用裝訂,因為根本賣不掉的,�,!彼f。 但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版畫幾乎死亡了,原因是西方的珂羅版印刷和石版印刷技術傳入了中國,,傳統(tǒng)的木刻和雕版印刷一下子就完了,。可以說,,版畫的拯救者是魯迅,,明清時期的版畫從本源上來講只是印刷術,而魯迅將其重新定義,,將其視為一種藝術形式,,這也是為什么魯迅會說:“明清以前的版畫與現(xiàn)在的版畫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如果不是魯迅倡導新興木刻,,木刻可能在那時就成為歷史,,只能在印刷史上留下一個痕跡�,!睉忑R說,,“魯迅先生在1931年把原創(chuàng)精神提出來,使得版畫成為一種很現(xiàn)代的藝術,,是魯迅把版畫從一種技術提升為一種藝術,。” 版畫的第二次繁榮是從延安時期到“文革”結束,�,!耙驗榘娈嫷膫鞑チκ亲顝姷模梢詽M足政治宣傳和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需要�,!睉忑R說,,他也正是在“文革”那個特殊的年代愛上版畫的。 “那時候,,搞版畫是最‘革命’的,,因為油畫是蘇聯(lián)流傳過來的,而國畫是封建主義,,所以‘誰搞版畫誰革命’,。”應天齊說,,“解放后,,從中國美協(xié)主席到各個地方美協(xié)的主席,很多都是版畫家,�,!� 但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后,,版畫沒能夠與市場經(jīng)濟的社會相貼近,,于是被漸漸地邊緣化,而且絕大多數(shù)版畫家都生存在院校里,,離市場越來越遠,,版畫也就漸漸地衰弱了。
版畫≠版畫藝術
另外一個巨大的沖擊來自于技術方面,,“印刷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數(shù)碼時代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宣告了版畫的終結,�,!睉忑R說,“因為人人都可以是版畫家了,�,!睉忑R認為新的印刷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數(shù)碼時代的到來,,對版畫好比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新技術解決了原來在印刷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無法實現(xiàn)的效果,原來版畫家都是手工復制,,不容易保持作品質量的恒定性,,但是現(xiàn)代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版畫家也可以從復制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加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但另一方面,,技術也對版畫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復制的‘輕而易舉’和‘足以亂真’使得市場更加質疑版畫的藝術收藏和投資價值,。”
應天齊說,。 但是,,事物往往都是兩面性的,新的印刷技術也給版畫帶來了新的生機,。近年來出現(xiàn)了大批的新興版畫,,主要是將一些名家的油畫、國畫,、素描等其他門類美術作品進行完整復制和限量印刷,,甚至新興版畫已經(jīng)成為了市場上公認的下一個熱點。 只是應天齊不知道那些足以亂真的“復制品”還算不算真正的版畫,。應天齊把傳統(tǒng)版畫和新興版畫定義為原創(chuàng)版畫和復制版畫,,“它們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因為前者是用技術去創(chuàng)造藝術,,而后者是用技術去復制藝術,。雖然兩者都可以稱之為版畫,但是只有前者才能稱作是版畫藝術,�,!彼f。 不過,,最讓應天齊心痛的還是,,由于長期以來版畫一直被人瞧不起,價值一直被低估,,很多版畫家被迫轉行,,特別是進入這個領域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艾F(xiàn)在很少有年輕人關注和學習版畫,,市場也太小了,版畫藏家更是少得可憐,�,!睉忑R說。 而國外的很多藝術家,,都首先是個版畫家,,甚至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版畫作坊。不過,,應天齊也不否認中國版畫界自身的問題,,“版畫界應該更開拓,、更開放,藝術上追求突破,;版畫家應該繼續(xù)踏實做人,、踏實作畫,將市場看得淡一些,�,!彼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