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師被授予白手套,,是拍賣師的最高榮譽,,它標志著一場拍賣會專場達到了100%的成交率,。在今年的春季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白手套”現象頻頻出現,其最大特點就是屢創(chuàng)拍賣紀錄,。對于投資者來說,,在看熱鬧之余更要學會看門道,。 在不久前舉行的北京匡時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宮廷藝術品專場拍賣的成交額達到了1.7億元,,成交率達到了100%,拍賣師也獲得一副白手套,。對于拍賣師來說,,能夠在一場拍賣之后獲贈白手套是一種獎勵,更是一個榮譽,。其說明了其主持的一個專場拍賣獲得了100%成交率,,“白手套”也成為了拍賣界的專用名詞。在今年的春季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白手套”現象屢屢出現,,對于投資者來說,在看熱鬧之余更要學會看門道,。
“白手套”頻現
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要出現“白手套”并非易事,其不僅需要拍賣師擁有高超的技術,,更需要專場本身的拍品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我國最早獲得白手套榮譽的是中國嘉德的拍賣師高明德,他在2003年嘉德秋拍時主持了《集珍——三家藏張大千,、黃賓虹,、齊白石等中國書畫》專場,當時的總成交額為1470萬元,,并且全部拍品成功交易,。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雖然“白手套”也屢屢出現,,但像2010年春拍這樣密集成交還是非常少見的,。 在北京匡時的春拍中,宮廷藝術品專場和七弦遺韻——宋元明古琴專場獲得了100%成交的好成績,。在中國嘉德春拍中,,征集自中國臺灣資深藏家的“一代書圣于右任”專場、“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中國香港藏家的“馮乃川收藏紙鈔”專場,、古典家具專家田家青創(chuàng)作作品特設專場;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夜間拍賣,、“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II)”專場拍賣,;北京保利的尤侖斯男爵藏中國書畫專場等都也取得了100%的成交率,在一季的拍賣市場上出現這么多的“白手套”,,在以往是非常罕見的,。
藏家是關鍵
綜觀此次出現的一系列“白手套”專場,除了匡時的宮廷藝術品專場和佳士得拍賣行的“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夜間拍賣之外,其余的都是來自名家的珍藏,。但同樣是名家,,其中卻各有差異。 “一代書圣于右任”專場拍品全部來自一位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資深藏家,,藏品囊括右老早期行書,、中期草書、晚期標準草書不同風格的變迭,,且大多有名人上款,,且尺幅碩大,質量相當整齊,。作品從早中期憂國憂民,、熱血沸騰的愛國情操,到晚年的返璞歸真,,反映出不同時代他的內心憂患,,眾多上款更體現他交友之廣和豐富內心。藏家在選擇拍品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選擇具有名人上款的,,且尺幅碩大,質量相當整齊,,這無疑大大提高了藏家的興趣,。 “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拍賣的拍品,以以前的上海鑒賞大家龔心釗舊藏古器珍品為主軸,。無論是書畫或各類文玩精品,,外盛以癭木盒、紫檀盒或紅木盒,,取精致的織錦包面,,用柔軟的絲絹為臥囊,盒內貼有多方藏印的印文,,并附有親筆撰寫的各式標簽,、題識的紙箋,盒外又貼有龔氏手書品名的題簽,。這種裝潢與包裝方式不僅講究選材,,而且雕刻精細,紋飾華美,,能與文物互相輝映,,本身即是藝術品。
價格需關注
與以往的“白手套”專場相比,,今年春拍中白手套專場的最大特點就是屢現拍賣紀錄,。在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夜間拍賣中,,引領“中國二十世紀藝術”部分的是陳逸飛的作品《弦樂四重奏》,以6114萬港元成交,,成交金額是拍前估價的10倍,,也創(chuàng)下了畫家個人的世界拍賣記錄�,!断覙匪闹刈唷穭�(chuàng)作于1986年,,是陳逸飛西方音樂人物系列的代表作,藝術家甚至曾于畫作前拍照留念,。作品描繪了四名外國女子專心致志地彈奏小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陶醉在音樂世界中,。在“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II)”專場拍賣中,,明末犀角雕“蘭亭序”杯和清康熙犀角萊菔尊的成交價均為3990萬港元,創(chuàng)造了犀角器拍賣的世界紀錄,。這些紀錄的誕生,,無疑標志著這些藝術品的價格體系無疑拉升了一個臺階。 除了關注創(chuàng)紀錄的拍品之外,,在此次“白手套”專場中,,還有許多以往拍賣過的藝術品,這無疑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像在北京匡時的宮廷藝術品專場拍賣拍賣會上,,清乾隆·銅鎏金鑲料石冰梅紋嵌表如意,成交價為761.6萬元,,而其曾經出現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當時的估價是500萬至600萬港元,但沒有成交,。類似的情況已經普遍了,,一些在中國香港市場上沒有成交的藝術珍品,在內地反而有很大的市場,,這點無疑需引起投資者的注意,。與其將拍品帶到海外進行拍賣,有時還不如交給內地市場上著名拍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