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一天,,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科技產業(yè)非常令人恐懼,,一旦在技術上落后了,不管你曾取得多大的輝煌,,都不能保證未來的領先優(yōu)勢,。”沒想到,,未過幾年,,微軟就卷進難保領先優(yōu)勢的困境,且持續(xù)長達10年之久,,至今未走出泥淖,。
2012年初出版的《我用微軟改變世界:艾倫回憶錄》,不僅全面還原了微軟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針對微軟目前的處境,,艾倫也給予了篇幅頗長的評價,但都以負面評價為主,,甚至可以說是尖刻的抨擊,。
微軟可能是世界上與人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公司,但微軟在過去的10年中備受折磨,,有政府的折磨,、競爭對手的折磨、公司內部的折磨,,這讓它錯過了進軍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智能手機、社交網(wǎng)絡和數(shù)字媒體銷售領域的大好時機,。比如說,,曾在個人計算機產業(yè)只占據(jù)高端小市場的蘋果公司,現(xiàn)在卻成了“酷”設備的供應商,;Google利用以自己網(wǎng)絡為基礎的“云計算”在搜索領域超過了微軟,;在社交網(wǎng)絡領域,F(xiàn)acebook無疑是老大……
在迅速失寵之后,,微軟只被人們看做明日黃花,。佩尤研究中心做了為期一年的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科技類文章中,有15%是在說蘋果,,11%與Google有關,,關于微軟的文章只占3%。
一個曾經的技術旗手如何落到如此地步,?不知道是否處于嫉恨,,艾倫先急著說,鮑爾默并不適合做微軟的頭把交椅,。然后,,他認為微軟的困境與自己缺場有關。他說:“比爾也會懷念我對技術趨勢發(fā)展方向的預測能力,,以及用出色而原創(chuàng)的想法迎合這種趨勢的能力,。
閱讀完該書后,大體上,,我們可歸納出微軟在過去10年屢受被動的三大緣由,。
首先,反壟斷案傷筋動骨
2000年6月,,聯(lián)邦上訴法院推翻了分拆微軟的裁決,,最終只對微軟處相對溫和的罰款了事。但是這起案件對微軟造成了極其劇烈的沖擊,,它耗費了微軟,。艾倫認為,反壟斷案耗費了蓋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李開復曾任微軟公司副總裁,,他在自傳《世界因你不同》中也提到,2000年之前,,微軟就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驕傲而頑皮的孩子。它處處爭強好勝,,隱忍和謙讓不在它的詞典當中,,但反壟斷案徹底改變了微軟。
“在一個集中化決策的技術公司里,,一個官司纏身心煩意亂的首席執(zhí)行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有殺傷力的,,”艾倫評論到。
其次,,固有模式難合時宜
領導人都喜歡堅持固有的成功模式,。對蓋茨來說,最可行的模式就是超級侵略性加上超級競爭性。反壟斷案給微軟敲響了警鐘,,稍縱即逝的市場環(huán)境讓微軟嘗到了苦頭,,舊有成功模式不靈了。
艾倫回憶說,,在這些市場以及其他許多市場領域,微軟都是作為一個迅速的“跟進者“而發(fā)展壯大的,,從MS-DOS到Windows到Word和Excel都是遵循了這種模式,。然而世界再次改變。隨著內容向網(wǎng)絡轉移,,革新的速度加快了,。比起舊時以磁盤為基礎的軟件,跟進策略越來越難實行,。
隨著時間的流逝,,微軟以企業(yè)客戶為主導的運營方式開始變得僵化,曾經的迅速跟進變得遲鈍緩慢,。在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的5年之后,,微軟才推出了Zune。微軟首個用來與Google搜索競爭的“必應”,,直到2009年才得以推出,,14個月后,微軟的MSN,、Windows
Live和Bing搜索所占國內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一共才14%,,雖然位居第二,卻離Google65%的份額差距很大,。自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微軟在高端智能手機上跌到了第四名,排在蘋果,、黑莓和Google之后,。
李開復在《世界因你不同》中也簡要地點出了微軟這方面的劣勢。李開復記述到:所有員工都相信,,微軟最神奇的時刻總是它作為number2去學習,、超趕number1,并把第一名擊潰的時候,。不過,,一個產品隊伍一旦失去了假想敵,它就會松懈,,蓋茨和鮑爾默就會撤回對它的投資和支持,。比如說,在Internet
Explorer擊敗Netscape之后,微軟就降低了投資,,致使它的瀏覽器多年沒有再進步,,直到又出現(xiàn)了火狐這個“敵人”,才又開始振作,。
第三,,管理不善
微軟陷入機構臃腫病。在艾倫這位共同創(chuàng)始人的眼里,,如今的微軟勢能不斷減弱,。鮑爾默加入時,是第24位員工,,這是在公司成立第6年之時,。艾倫1983年離開時微軟500人,2000年壟斷官司接近尾聲時4萬人左右,,目前超過9萬人,。為了避免公司員工平庸化,就必須狠心清除那些表現(xiàn)不佳的人,,但微軟在這一點上做得顯然不夠。一位高管曾對艾倫說,,希望裁掉1/4的人,。
在2009年及2010年,艾倫曾跟十多位近期離開微軟的員工共進午餐,。他們都談到了相同的事:管理層有太多沒有真才實干的人,,在主要的產品線上有太多的權力和利益的政治內斗。
Windows
Vista就是一個警鐘,,這款2007年推出的操作系統(tǒng),,已成為權威人士的笑話,也是蘋果公司廣告宣傳中譏笑的目標,。微軟怎么會讓自己的當家產品落到如此田地,?李開復曾說:“微軟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在別的公司,,員工的智商是相加的關系,但我們的員工的智商其實是相減的關系”這或是原因之一吧,。
另外,,服務于企業(yè)客戶,而遠離了終端消費者也是微軟的頑疾之一,。艾倫說:“雖然微軟在過去30年從未停止努力,,但設計出令消費者心跳的產品從來都不是公司的長處”,。艾倫引用《紐約時報》“管道器材”的比喻說,一旦你成為最大的“管道器材“批發(fā)商,,創(chuàng)新精神就從公司業(yè)務中消失了,。“你也許想要創(chuàng)新,,但那就跟對抗地心引力一樣困難,。”
自大自滿是蓋茨的毛病,,也是微軟一直以來的問題,。在Google變成今日的巨人之前好多年,微軟都有機會買下Google,,但蓋茨沒有將當時那個微不足道的小競爭者看在眼里,他一直都說:“6個月時間,,我們就能戰(zhàn)勝它,!”自滿最終釀下苦果。
【創(chuàng)業(yè)正史-微軟故事1】
1973年,,蓋茨得知自己被哈佛大學錄取了,,他對此并不驚訝,他曾參加普特南數(shù)學競賽,,與全國的大學生比賽數(shù)學技能,,他的分數(shù)接近最高,從那以后比爾就一直趾高氣昂,。未來微軟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艾倫提醒說:“比爾,,你知道的,去了哈佛之后,,會遇上一些比你好得多的人,。”
“不可能”,,他說,,“絕不可能!”
圣誕假期時,,艾倫再次見到他,,蓋茨看起來很郁悶,他悶悶不樂地答道:“我的一個數(shù)學教授在16歲時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彼恼n程是純理論的,比爾竭盡全力卻得了個B,。在哈佛課堂上,,比爾擁有都不會是最厲害的。艾倫認為,這件事打擊了他的學習動力,,最后比爾轉去學應用數(shù)學了,。
【創(chuàng)業(yè)正史-微軟故事2】
2000年,蓋茨曾考慮買下Google的建議,,但是當他和Google的人會談以后,,發(fā)現(xiàn)這個公司居然市值已經超過5億美元,如果要收購,,至少要10億美元才有可能,。“沒有收入的公司,,想要賣10億美元,!這兩個孩子瘋了!難道風險投資家也瘋了,?”微軟把這個提議當做笑話一樣放到一邊,。他們沒有想到,在短短6年后,,這個公司價值達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