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邊的巴菲特》 作者:[美]馬修·謝夫林 出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做投資,、炒股,,幾乎沒有人不想成為巴菲特的。但巴菲特就是巴菲特,各類關于巴菲特的書籍汗牛充棟,,可以羨慕,、可以學習,、可以模仿,,就是不可復制、難以超越,。原因有若干:一是你不是巴菲特,,巴菲特的個人特質你不具有;二是你不是巴菲特,,巴菲特系統(tǒng)的投資理念你不具備,;三是你不是巴菲特,巴菲特管理的資金,、影響力你不足夠,;四是你不是巴菲特,巴菲特背后強大的團隊你沒有……總之,,你不是巴菲特,,你就是你。
但讀完《身邊的巴菲特》這本書,,你不僅可以學會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而且也可以超越巴菲特,至少在收益率上是可以實現(xiàn)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渡磉叺陌头铺亍方o我們講述了華爾街10位散戶的投資傳奇,他們沒有對沖基金的從業(yè)經驗,,沒有常春藤名校的文憑,,他們來自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是軟件推銷員,、門診醫(yī)生,、狂熱的電腦迷,甚至家庭主婦,,他們也講價值投資,、成長投資、指數投資,、技術投資和組合投資,,他們的方法從技術分析、全球宏觀經濟基本面分析到價值投資應有盡有……每一個故事都有血有肉,,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個性,,每一個故事都給予我們意猶未盡的啟示。
《身邊的巴菲特》講述的是美國股市的那些“民間股神”,,實際上,,在任何一個股市,都有大量的“民間股神”,,楊百萬,、劉益謙、余秋雨……我的身邊就有幾個A股的“股神”朋友,。
投資,、炒股的現(xiàn)實故事,一再告訴我們:“大師”的定律未必就能助你成功,,但千萬別忽視身邊的能人,,他們一定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他們的經驗恰恰與我們最接近,。讀完《身邊的巴菲特》,,對照自己身邊的“巴菲特們”,發(fā)現(xiàn)他們是有很多共同點的,,給我不少啟示:
第一,,他們都有虧損甚至巨虧的歷史,“股市多風險,投資須謹慎”,,投資股票首先想的應該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做好虧損的心理準備。第二,,每一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選股方法,,都在不斷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股市從來沒有一招制敵,、一夜暴富,、萬世經用的致富公式,能否成為“巴菲特”關鍵在于能否發(fā)展自己的投資方法,。第三,,他們都冷靜,不和股票做朋友,,他們也看電視,,也聽專家觀點,但不依賴于電視上的專家,、朋友和熟人的建議,,更不依賴所謂的炒股軟件,而是花大量時間自己去挖掘,。第四,,寧愿錯過,也不愿被套住,,他們在不斷試錯中尋找風險最小的股票,,一旦作出初步選擇,他們就不斷地去尋找各種證據,,去證明預測是錯誤的,,而不是去找證據證明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第五,,他們都了解至少一種股票理論,,但他們都不篤信某一種理論,都是在研判大勢的基礎上靈活操作,。第六,,他們都不是什么股都買,要么只買自己堅持的一兩個領域,,要么只盯著自己熟悉的幾只股票……
公認的大師們,,如巴菲特、格雷厄姆,、艾略特,、費雪……他們的理論我們難以“見全豹”,,而且基本上都是舶來品,有著特殊的價值觀,、文化環(huán)境,、國情特點和市場機緣等背景,不可套用,;國內的“民間股神”,,一旦曝光成為名人,忙于出鏡和賺出場費,,真實的成分也就少了,。而我們身邊的“巴菲特們”,雖然我們只能“窺一斑”,,而這一“斑”,恰恰是對我們啟示最大的,,這就是《身邊的巴菲特》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