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傳記為何取名為《橋》?這座“橋”指的是美國塞爾瑪市的埃德蒙·佩特斯橋,1965年3月7日,參與民權運動的示威人群走上這座橋時,遭到亞拉巴馬州民兵的殘酷鎮(zhèn)壓,這一過程在電視上播放后觸動了美國人原本冷漠的態(tài)度,。一個星期后,總統(tǒng)約翰遜發(fā)表了有史以來在任總統(tǒng)對民權運動最明確的支持。這一天,、這座橋也因此成為黑人民權運動的轉折點,。因此,正是因為在這座橋承載的那段歷史,美國在今天才能有一個黑人總統(tǒng)。本書作者,、《紐約客》總編輯雷姆尼克先生認為,“種族是奧巴馬故事的核心�,!�
在奧巴馬競選總統(tǒng)的兩個世紀之前,黑人奴隸們修建了白宮,。他們甚至沒有姓氏或者只能沿用主人的名字。他們無法想象,200年后的今天會有一個跟他們膚色相同的人住進這座“宮殿”,。甚至在奧巴馬的童年中,他的黑人身份仍帶給他許多困擾,。在他剛從印尼轉回夏威夷讀小學時,全校3500名學生中只有3、4名黑人學生,。一位同學問他的父親是不是屬于食人族,。而奧巴馬也曾告訴同學們一些孩子氣的小謊言:他說他父親是非洲王子,是部落酋長的兒子,。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tǒng)競選中,麥凱恩的團隊也試圖將奧巴馬刻畫為一個有著可疑背景和惡毒意圖的外來角色。但是民權運動的洗禮以及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確實使美國人的心理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奧巴馬的勝利則強化了這些變化,。
從奧巴馬參加總統(tǒng)競選開始,一直到總統(tǒng)選舉日,他的對手,含沙射影地指出這個人身上有一種讓他不具備資格的異質性。但是奧巴卻成功地將自己的身份,、品質和個性投射為美國雄心和希望的反映方式,。除了在伊拉克戰(zhàn)爭這一關鍵問題之外,奧巴馬和希拉里的政策立場沒有根本不同,他的履歷上甚至沒有列出比他的競爭對手更具競爭力的內容。正如奧巴馬自己所說:“我們非裔美國人同樣是美國人,我們的歷程就是美國的歷程,。通過不斷完善我們的民權制度,我們的美利堅也日趨完美,。”他成功地把自己的混合血統(tǒng)作為一個隱喻,指代他打造廣泛支持聯(lián)盟的雄心,把美國人集合在道德和政治進步的敘事之下,。
《橋》的作者雷姆尼克先生文筆和政治功底扎實,他把奧巴馬的政治生涯融入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中,展現(xiàn)了奧巴馬的生平經歷和政治哲學,描述了美國民權運動對他的夢想產生的影響,、以及在各州和全國舞臺上的各種政治秀。因此,本書也不失為一個了解美國種族歷史和選舉政治的一個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