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白若冰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我們正處于偉大革命的時代,。
時代的革命要求經濟學率先充當思想革命的先鋒。
經濟學還屬于年輕的科學,,在中國尤顯幼稚,。經濟學不是通常所見的政策注釋學,或僅用來預告股市飆升,、樓市漲價,。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有較快的增長,現(xiàn)在面臨嚴重的危機,;在另一方面,,雖然經濟理論可以做到價值中立,在運用中卻又無法與政治現(xiàn)實,、社會倫理割裂,。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經濟的當下困境是由對經濟理論的誤讀和曲解導致的,。問題的解決不僅要求對經濟理論做更深入的探討,,還要求了解中國當初走偏的岔路口在哪里。
因此,,我們需要一場經濟學的革命,。學術界的革命意味著打破現(xiàn)有“范式”,建立起新的“范式”,。超越舊的理論范式屬于“深源強震”,。這場革命勾畫出新的“建筑”結構,將影響到中國未來的發(fā)展,。
白若冰的《生產價值論——兼論價格與貨幣》于201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一部相當純粹的理論經濟學著作,有嚴密的邏輯,、完整的概念,,與現(xiàn)實保持著超脫的距離,,又在平靜的語言中包含著沖擊性思想,讀罷深受震撼,。我相信,,《生產價值論》將引起一場“深源強震”性的經濟學革命。因其“深源”,,許多人或許感受不到其實際強度,,但《生產價值論》必將在地層深處引起震波,從而改變經濟學在中國的面貌,。
生產價值
白若冰對經濟學的研究始于馬克思的《資本論》,,那是在文革的艱難時期。因此,,他的思考與中國經濟學曾經的主流有同一個源頭,,一脈相承。不同的是,,他并沒有停留在外國人百余年前寫的一本書上,。早在1983年,白若冰就已經完成《生產價值論》的上篇,。當時,,他是“中國農村發(fā)展問題研究組”成員,這個由回城知青組成的“組”推動了農村改革——30年改革開放實際邁出的第一步,,也造就了多位后來知名的學者和官員,。白若冰沒有走職業(yè)學術研究之路,也沒有踏上仕途,。在下海經商之后,他仍一直在思考經濟學問題,。
白若冰承認他繼承了馬克思的哲學方法和政治立場,,但他不是原教旨主義者。在《資本論》中,,“勞動”是馬克思立論的基礎,。在《生產價值論》中,白若冰選擇“生產”作為研究的對象和起點,。至于兩者的區(qū)別,,他認為,“勞動”是“人類在生產活動中體力和腦力的運用”,,從主體來看生產,;而“生產”是“人類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直接過程”,從主客體的統(tǒng)一來看勞動,。顯然,,“生產”具有更豐富的內涵,。用“生產”置換“勞動”,可以擺脫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困境,,如是勞動還是效用決定價值之爭,,還避免了對人的“貶低”。人不僅僅是勞動力,,還有創(chuàng)造力,。
“生產價值論”是一個綜合概念,通過“生產時間表現(xiàn)為價值”,、“社會必要生產時間決定價值量”,、“等量生產時間獲取等量價值”這三個命題,說明“凡進入生產過程的生產要素,,共同參與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形成,。”他認為:“社會可以是交換的社會,,但經濟最終必是生產的經濟,。”
價值與貨幣
價值理論是理論經濟學大廈的基石,。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把價值表達為同商品經濟相伴而生的經濟學范疇,,把勞動力商品價值界定為資本主義經濟本質規(guī)定的標志性范疇。流行的西方經濟學把價值與價格相等同,,價值就是價格,。兩者被混淆了,造成理論的混亂,�,!渡a價值論》從生產創(chuàng)造價值價值的角度抽象出價值一般,區(qū)分出價值的永恒性規(guī)定與價格的過渡性特點,。價值規(guī)律是任何經濟活動的永恒性規(guī)律,,商品交換及價格波動僅僅是特定的歷史表現(xiàn)形式。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資本的功能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此,,資本也是一個永恒性的范疇。
白若冰認為,,生產時間表現(xiàn)為價值,。交換創(chuàng)造價格;價格在交換比例中實現(xiàn),。他說:交換是社會實現(xiàn)的形式,,也是個人實現(xiàn)的形式,“沒有交換就沒有自由,�,!�
在過去近百年的社會主義探索中,,由于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偏失,導致了經濟制度選擇的失誤,,從而使社會主義社會形態(tài)走向極其危險的坍縮境地,。白若冰說:唯有“生產關系”和制度的變革才是解決現(xiàn)實經濟矛盾的關鍵。他的探討很有成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社會主義理論,。
商品與銀行
貨幣從商品世界獨立出來,從商品的伴侶逐步演變?yōu)樯唐返膶α⑽�,。貨幣背離了作為特殊商品的本質屬性,,狂妄自大地成為商品世界的奴隸主和“彼得大帝”。銀行因貨幣而產生,;金融業(yè)因銀行而興�,。灰驗榻鹑跇I(yè),,商品價值貶值,;超發(fā)貨幣,商品貶值,,通貨膨脹的妖魔粉墨登場了,,于是發(fā)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xiàn)了美元這個“蓋世英雄”,,美元霸權剝奪世界其他地方的財富�,!渡a價值論》從商品與貨幣的內在聯(lián)系和本質規(guī)定出發(fā),,大膽地提出商品銀行這一革命性構想。其前提是,,在有真實完整的商品生產和資源儲備信息基礎上,,發(fā)放貨幣“貸款”在技術上就可以用發(fā)放等價“商品”代替。這是一個復雜的設計,,書中有詳細論述。商品銀行能夠很好地監(jiān)督虛擬經濟的活動,。他認為,,導致目前這場危機的金融衍生品永遠不能成為社會經濟的主流和基礎。
白若冰以科學的邏輯解剖了通貨膨脹這一禍民害世的元兇,,揭示了不同經濟制度國家同樣發(fā)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邏輯必然,。倘能建立商品銀行,當今橫行霸道的貨幣銀行家才可能走向理性和冷靜,。沒有肥皂,,肥皂泡從何而來,?人類本性的缺陷需要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校正和改善。
人民與資本
在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人民是最莊嚴,、最流行的口號,而資本則是禁區(qū),,被當作腐朽的資本主義的標簽,。然而,從這些國家的公民的實際權益看,,他們是徹底的無產者,,并注定是永遠的無產者。社會主義改革引入了商品經濟制度,,資本在市場經濟的運動中也一并而來,,逐步顯示為商品價值創(chuàng)造之母。但是,,人民與資本,,這兩個原本水火不相容的意識形態(tài)范疇,在理論上仍然不能兼容,,還需要口號連接,。它們在《生產價值論》中獲得了協(xié)調。
按照《生產價值論》,,既然資本與價值是孿生的經濟范疇,,它不僅不是必然的剝削工具,而且是人民創(chuàng)造價值,、分享利益的手段,。人民掌握的資本越多,他們經濟自由程度越高,,經濟民主越充分,,幸福指數(shù)越高。在資本高度社會化的基礎上,,自然生長出人民社會主義,。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人民資本不是國家資本,,后者必然墮落為官僚資本,、權貴資本,盡管總是打著“人民”的幌子,。白若冰指出:“人民占有同官僚(國家)占有是兩個不同主體,、不同性質的占有。對社會主義而言,國家所有并不代表社會所有,�,!眱烧咧g的區(qū)別是決定性的,社會主義的特點應是自由,、活躍的社會,,不是無所不在的國家�,!渡a價值論》說:“經濟起點是占有的,、交換的生產,終點是收益的分配,�,!睆钠瘘c到終點,所有公民都應該獲得占有,、交換和分配的平等機會,。沒有普遍的占有,沒有普遍的收益,,生產將失去普遍的社會意義,,至少對社會主義是這樣。
商品經濟不是完全的經濟形態(tài),,還需要繼續(xù)成長為資本經濟,。白若冰認為:“占有的交換,使生產要素變?yōu)樯唐�,,商品經濟變成資本經濟,�,!奔词乖谏鐣髁x國家,,資本經濟也必然是最后的歸宿,,但它的內涵與資本主義國家有很大的不同。
邏輯與未來
馬克思的《資本論》使用了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方法,。在20世紀初,,奧地利學派以人的“主觀”為出發(fā)點,,批評當時盛行的歷史學派,。白若冰具有極為扎實和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力,但沒有落入意識形態(tài)的窠臼,。他把邏輯與歷史統(tǒng)一在一起,也沒有忽視人的“主觀”對經濟的重大作用,。《生產價值論》不僅將邏輯與歷史統(tǒng)一起來,,而且將邏輯與未來統(tǒng)一起來。通過邏輯結構的全新的概念體系,,論證了社會主義經濟形態(tài)的必然性和科學性。白若冰也不反對資本主義,。他認為,發(fā)展“個體”是發(fā)展“群體”的方式之一,;作為社會價值,人民原則和個人原則具有同等意義,;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不同社會價值取向的結果,也具有同等意義,。重要的是人的解放。他說:“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
在邏輯推理中,,白若冰在《生產價值論》中展示了理性的人民情懷和社會主義信念,讀者一定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
我們可以從邏輯推導出時代的革命,由邏輯推出的革命創(chuàng)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