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杰克·特勞特,、史蒂夫·里夫金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一本《重新定位》,,又見杰克·特勞特。這位世界頂尖營銷大師,、“定位之父”的例子讓我們知道什么叫“一招鮮,,吃遍天”,什么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對此,就連特勞特本人也樂得接受,、坦誠相見,他說:“自1969年以來,,我圍繞‘定位’主題寫了大量的書和文章,,以致這本書很難寫出新意。試問,,重述一個寫了40年的話題,,如何才能避免重復?……不能,。因此,,一些熱心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本書中的一些內(nèi)容在其他15本書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點還請大家多包涵,,因為本書中還有很多能更好地反映當今世界現(xiàn)狀的新素材,。”
特勞特所說的“這本書”當然是指《重新定位》,,它是繼《定位》,、《商戰(zhàn)》、《22條商規(guī)》,、《大品牌,,大問題》、《特勞特論戰(zhàn)略》,、《簡潔的力量》,、《與眾不同》、《終結(jié)營銷混亂》等作品之后,,又一本加入“定位”家族的系列叢書,。你不得不佩服特勞特,他除了在40多年前提出“定位”這個“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之外,,還能始終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對該理論進行闡釋、發(fā)揚,,以尋求其新的時代意義與現(xiàn)實效用,。這不,就像特勞特在《重新定位》一書中寫道的:“現(xiàn)在,,是重新定位在市場中發(fā)揮作用的時候了,。原因可歸于三個詞,它們在英文里剛好都是以字母‘C’開頭:競爭,、變化和危機,。”
重新定位,,應對競爭,;重新定位,應對變化,;重新定位,,應對危機。這或許足以解釋為什么特勞特要在出版《終結(jié)營銷混亂》后沒多久便馬不停蹄,、再接再厲寫出了《重新定位》,。因為在他看來,定位思想下的“差異化”,、“與眾不同”,、“成為第一”已遠遠不能應對來自巨變時代的挑戰(zhàn)——然而,這不是說“定位理論”已經(jīng)壽終正寢,、該退出歷史舞臺了,,而是說,,定位也得與時俱進、升級換代,,正面交鋒不行,,那就來反向思維,正如軍事戰(zhàn)略中有“城市包圍農(nóng)村”,,也有“農(nóng)村包圍城市”,,沒有好壞對錯,只有合適與否,。
那么,,什么是重新定位?它又如何應用于商戰(zhàn)呢,?簡單地說,,它就是給競爭對手貼上負面標簽,使其在客戶心中建立起不好的認知標識,,此舉通過“不破不立”,、“欲揚先抑”的手法,打擊了對手,,抬高了自己,。舉例來說,我們要做個信息管家服務,,幫助那些無心選擇信息,、無暇搜索信息、無從整合信息的商業(yè)人士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信息訂制,。但客戶就會問了,你的這個業(yè)務跟手機報,、RSS,、郵件訂閱有什么區(qū)別呢?如果我們用定位的策略,,堅持聲稱自己的產(chǎn)品是獨一無二的,、是追求卓越的,那等于什么都沒說,,客戶不明白的還是一頭霧水。但倘若我們用重新定位的方法這么解釋呢:手機報也好,,RSS也好,,它們發(fā)布的是通用信息,是廣而告之,,沒有充分考慮到客戶的不同,,其所需要的信息也會不同的這點,,它們看到的是作為“群體”的客戶;而我們的服務是真正的量身定制,,是分眾傳播,,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不同消費習慣,,以及不同時間安排,,為其推送經(jīng)過整理、整合的有用信息,,我們關(guān)注的是作為“個人”的客戶,。這樣一來,相信無論是在產(chǎn)品的辨識度,,還是在市場的接受度,,較之過去都會有很大地提高。有時候,,要實現(xiàn)“品牌區(qū)隔”不一定非得絞盡腦汁地證明自己如何的卓爾不群,,只要向客戶表明,競爭對手這樣或那樣存在問題,,我們和他們的有明顯區(qū)別就行了,。
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或者說反其道而行之,,這便是我們讀《重新定位》的一個最大體會,。客觀地講,,重新定位理論框架過于單薄,,畢竟它只是定位學說體系下的一個分支、一個手法,。所以,,整本書并沒有出現(xiàn)我們預想的那樣,有關(guān)于實施“重新定位”的幾大原則,、幾個方法或幾種技巧,,特勞特更多是把它置于競爭激烈、變化劇烈,、危機猛烈的時代大背景下,,闡述該策略的重要性、迫切性,。這個就好比,,當年特勞特要提出“定位”的概念,就大談特談同質(zhì)化競爭時代的到來,如今,,重新定位要被推到臺前,,必然要將背景改弦更張。
在書中,,我最關(guān)注的還是關(guān)于《新聞周刊》可以如何被重新定位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近年來,,《新聞周刊》經(jīng)營每況愈下,,已到了被當作不良資產(chǎn)出售的境地。特勞特認為,,《新聞周刊》必須意識到覆蓋面廣是過時的做法,,市場已經(jīng)發(fā)生了細分。重新設(shè)計版式,、封面不會對《新聞周刊》帶來實質(zhì)性的改變,,它必須被重新定位。例如,,聚焦那些著名的專欄作家,,而不再是新聞。專家作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區(qū)隔點,,他們總能提供有價值的新聞見解,,指出新聞的其中含義。另外一個想法是讓喬恩·斯圖爾特開一個專欄,。他因《每日秀》而成名,。喬恩會寫很多荒唐的東西,而這類東西會吸引大量的年輕讀者,。重新定位的唯一問題是“新聞周刊”這個名字,。特勞特寫道:“這個雜志不是關(guān)于新聞,更多的是關(guān)于新聞評論,,應該稱其為‘評論周刊’,。它應該將自己重新定位成‘解讀新聞’的雜志�,!�
盡管這只是特勞特的一己之見,,但著實開門見殺、點中了要害,。倘若哪家媒體公司成功收購了《新聞周刊》的話,,倒不妨拿來一試。其實不僅僅是《新聞周刊》,,很多企業(yè)也同樣面臨著需要定位,、特別是重新定位的情況。它不但讓你可以在競爭、變化和危機的社會中繼續(xù)無往不勝,,而且能切實地助你創(chuàng)造客戶、贏得利潤,。這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和踐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