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美)丹·羅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畫圖能幫助分析,,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就像我,由于是執(zhí)業(yè)律師,,時常要為一些公司的股權轉讓,、并購重組、投資參股等提供咨詢,。在服務過程中,,我一般有個習慣,就是邊聽當事人的敘述,,邊在紙上記下要點(或者人物姓名,、或者公司名稱、或者事件線索),。這么做有兩個好處,,一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深怕遺漏重要信息;二則方便梳理脈絡,、厘清關系,,特別在碰到股權結構錯綜復雜的公司時,作用尤為明顯,。所以,,每當對方把問題闡述完畢,我的解決方案也很快就“躍然紙上”了,。
依我個人經(jīng)驗來看,,畫圖真是個不錯的方式——有時候說不通的,一畫就通,;有時候理不清的,,一畫就清;有時候記不住的,,一畫就靈,。但盡管如此,也有人過猶不及,,白白浪費了圖形帶來的好處,。例如,我一在某電信公司負責“手機閱讀”策劃工作的友人,,她就經(jīng)常向我抱怨,,說公司老總一派“官僚作風”,能幾句話說清的問題偏偏要以開會的形式討論,,能在周五之前安排的事情偏偏要在周末搞突襲加班,,能以一個郵件一個報告陳述的偏偏要做成PPT上臺匯報——提到這個PPT,她就是一肚子氣,,本以為PPT就只要做得簡潔,、清晰就行了,萬萬沒想到該老總還是個“完美主義者”,,不僅要求公司上下PPT模板要統(tǒng)一,,而且字體、字號,、色調也要統(tǒng)一,當然,,在此基礎上,,能做得越精美越好,越有創(chuàng)意越好,。
毫無疑問,,這位老總做得不對,,而且錯得離譜。他把“做事”和“做成事”混為一談了,。表面上把PPT做好是工作態(tài)度以及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但做得好不如有成效,PPT的運用終究是為了方便演示所要匯報的事項,,如果僅為了好看,,而把本用于思考、溝通,、執(zhí)行的精力花在了PPT的制作上,,這不就成了買櫝還珠、吹毛求疵了嗎,?相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丹·羅姆應該沒有什么市場了,他倡導的“一張紙+一支筆,,畫圖搞定商業(yè)問題”的理念將最終因為“線條粗糙”,、“畫面簡陋”、“形象失真”而被這位老總以及相類似風格的老總棄之不理,,從此打入冷宮,。然而在國外,丹·羅姆的境遇卻大為不同了,。他就是靠一支筆,、一塊白板提供咨詢服務,吃完Google吃eBay,,吃完eBay吃GE,,吃完GE吃IBM……事實上,有很多位列全球500強的企業(yè)愿意看羅姆畫畫,,更相信羅姆的那一套,。
話說餐巾紙背面的妙用也是丹·羅姆的一次“妙手偶得”。有一次,,他貿然答應為同事代班,,但卻沒有準備要向客戶演示的PPT,情急之下,,他不得以用餐巾紙寫下自己的演講主題和提綱,,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這不僅沒有讓客戶反感,,反而還得到了嘉許,,它被認為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別出心裁,。自那以后,,丹·羅姆一發(fā)不可收拾,開始專注于“畫圖解決商業(yè)問題”的方法論研究當中,。到后來呢,,不論你是心悅誠服,還是將信將疑,,或是繼續(xù)觀望,,丹·羅姆還真的搞出了名堂,讓“畫圖說事”更像會事——眼前我們所看到的《餐巾紙的背面:一張紙+一支筆,,畫圖搞定商業(yè)問題,!》一書正是他的成果。
在書中丹·羅姆寫道,,一支筆,、一張紙,即使沒有任何畫功的人,,也能畫清自己所要說的商業(yè)布局,、所要解決的問題思路。做法并不難,,首先要有眼睛,、雙手及心靈之眼的就位,它們是做好視覺思考的基礎,。用眼睛看,,就是獲取必要的信息,如誰,、什么,、有多少、何時,、何處,、如何、為何,,它們是羅姆所謂的“4W+2H”六個觀察角度,;用雙手,意味著手眼并用,,利用一些簡單的元件,、圖案來表明我們的想法;用心眼,,就是說閉上眼睛,,運用想像力、思考力和洞察力來幫助我們打開心靈之眼,。其中,,羅姆特別提到視覺思考包含了四個步驟,即觀看,、觀察,、設想和展示。觀看就是搜集+過濾,,瀏覽眼前的事物,,建立初步印象;觀察就是選擇+歸類,,選擇重要的資訊,,分門別類放好;設想是用心靈之眼看出原本不存在的東西出現(xiàn),;而展示就是清楚呈現(xiàn)我們的想法,,說服聽眾。
不管在多大程度上可信,,以及在多大范圍內可用,,丹·羅姆的方法論還是能給人以啟發(fā):當我們面對錯綜復雜的問題而不知所措時,不妨學著拿起筆,,用簡單比劃勾勒自己到底“看到什么”,,“觀察到什么”,需要“展示什么”,,然后把這些東西連貫起來,,也許答案就在你的涂鴉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