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鎊店”,顧名思義,店中幾乎所有商品都標價1英鎊,。從1990年創(chuàng)立至今,,“一鎊店”始終生意興隆,已發(fā)展為英國最大的廉價商品連鎖店,。而它的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史密斯,則成為白手起家、憑借小商品創(chuàng)造大財富的傳奇商人,。
如今,史密斯又把“一鎊店”開到了網上,。這次,,他能續(xù)寫成功嗎?
現(xiàn)年51歲的史密斯從不掩飾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打折狂”,,熱衷購買一切打折或廉價的商品,,并且以此為傲。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卡米拉·朗近期到史密斯位于英國基德明斯特的住所采訪,。在卡米拉看來,,那是一座“充斥著廉價商品的豪宅”,足以印證主人史密斯對便宜貨的癡迷,。
從豪宅門口不倫不類的幾尊大雕塑,,到房間里的地毯、家具,、窗簾,、飾品,無一不是打折商品,。史密斯當天穿戴的拉爾夫·勞倫馬球衫和古馳休閑皮鞋,,也都是打折時買的。按他自己的話說,,他絕不買正價商品,。
這種“貪便宜”的商業(yè)頭腦,,或許正是史密斯創(chuàng)辦“一鎊店”并大獲成功的原因。
1990年12月,,史密斯用父親給他的一小筆啟動資金,,開了第一家“一鎊店”。當時,,他看中大型購物商場的地段和客流,,打算把自己的店直接開在商場里,想沾沾光,。在遭到好幾家商場拒絕后,,他最終設法說服了位于伯頓的一家購物中心。
他至今還記得,,開業(yè)第一天,,店里價值上萬英鎊的商品全部賣光,工作人員們忙著連夜上貨,。
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正值經濟衰退,,廉價商品頗受消費者青睞。史密斯最初從中國廣州進貨,,時常飛到廣州的小商品市場“掃貨”,。不久后,他的進貨渠道擴展到印度和美國,。
在淘貨和砍價方面,,史密斯經驗豐富,堪稱專家,。一次,,他在紐約以超低價淘到3萬根高爾夫球桿,運回英國上架后一小時之內就被搶購一空,。
這種經歷讓史密斯頗有成就感,。他享受親自到貨源地淘貨的過程,稱之為“尋寶”,。
“一鎊店”的生意持續(xù)火爆,,商品種類逐漸增多,史密斯的商業(yè)版圖也在幾年內迅速擴張至英國各地,。
1991年,,英國新增6家“一鎊店”,下一年又新開7家店,。到1995年,,雄心勃勃的史密斯投資興建了一座占地1.2萬平方米的大型倉儲式“一鎊店”。
到2002年,“一鎊店”已經成為雇用6000名員工,、每周接待100萬顧客,、連鎖店多達數(shù)百家的大型企業(yè)。
這時,,史密斯卻“急流勇退”地把公司賣了,,售價5000萬英鎊。他想要享受生活,。
如今20多年過去,,時光證明史密斯的創(chuàng)意經得起市場考驗。今年4月,,“一鎊店”在倫敦上市,,市值高達7.5億英鎊。公司計劃將連鎖店數(shù)量翻一番增至1000家店,,并進軍歐洲其他國家市場,。
盡管不再是“一鎊店”的主人,史密斯依然熱衷于挖掘“便宜貨”中的商機,。他近期開設網站poundshop.com,,把“一鎊店”開到了網絡上,。
網店的廣告語是“是的,,還是一律只賣1英鎊”,對應“一鎊店”實體連鎖店的廣告詞“是的,,一律只賣1英鎊”,。
網店銷售的產品五花八門,除了日用品,、食品,、飲料、服飾,,還有寵物用品,、玩具、電子煙,、藥品,、成人用品等等。
不過,,這些以低得不可思議的價格出售的商品,,其質量究竟怎么樣?
《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卡米拉留意到,,采訪過程中,,史密斯戴著的一副墨鏡突然散架,碎片掉落在他臉上。而這副墨鏡正是“一鎊店”網店的產品,。
“我總這么笨手笨腳,,”史密斯急忙為自己銷售的產品“辯護”,“一副500英鎊的眼鏡也被我這樣弄壞過,�,!�
事實上,對一些商品而言,,低價確實難保高質,。多年來,“一鎊店”接到過不少消費者批評和投訴,,部分商品因存在安全或健康隱患,,而被召回、下架,。
盡管如此,,一英鎊這樣實惠的價格依然能對消費者構成極大吸引力。英國一項市場調查顯示,,99%的受訪消費者認為“一鎊店”值得推薦,。
史密斯顯然很明白這一點。他的網絡版“一鎊店”上線第一天即銷售火爆,,大量訂單涌入,,導致網站一度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