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協(xié)會副會長楊樺近日表示,,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應積極帶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市值管理,,維護股價穩(wěn)定是當前上市公司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對自身股價大幅度波動,,采取“不管、不理,、不問”的態(tài)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上市公司應首先出來維護自己公司的股價,。 這番話說到了投資者的心坎上,。市值管理不等于股價管理,,上市公司不能操縱股價,,但市值與股價存在直接聯(lián)系,,對股價非理性深跌尤其破凈與破發(fā),,不該熟視無睹。股價漲跌由市場因素決定,,但這不該被當作上市公司對股價
“不管,、不理,、不問”的擋箭牌。
A股市場的客觀事實,,是上市公司對股價的關注度不高,。此前有媒體評出A股市場“十大財富毀滅機器”,,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神華,、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鋁業(yè),、招商銀行,、中國遠洋等10只個股最近五年共計蒸發(fā)市值逾12萬億元。在投資者看來,,嚴重的市值“蒸發(fā)”,,似乎與上市公司不相干。雖然有的公司把市值納入高管考核,,但占比不大,,對個人利益的影響較為有限�,?吹焦蓛r大跌及市值
“蒸發(fā)”,,著急的不是上市公司高管,而是二級市場上被套的股東,。 面對嚴重的市值“蒸發(fā)”,,市值管理若再可有可無,把市值損失簡單歸咎于市場系統(tǒng)風險,,上市公司還有何臉面高談股東回報,?造成上市公司對股價穩(wěn)定“不管、不理,、不問”的根源之一,,在于A股市場是“圈錢市”。上市公司將股市當“提款機”,,把中小股東的利益扔在一邊,,漠視中小股東的盈虧。 其實,,從管理層今年以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旨在希望上市公司主動維護股價穩(wěn)定,共同提高市場信心,。例如,,修改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持股30%以上的股東增持鎖定期從12個月縮減至
6個月;股東持股比例達到29.9%后可在一年內(nèi)繼續(xù)增持2%,,無須要約收購,。證監(jiān)會發(fā)布《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
(征求意見稿)》,上市公司員工可以其個人應得的工資,、獎金等現(xiàn)金薪酬的一部分,,自愿參與員工持股計劃。證監(jiān)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明確表示,,對于已經(jīng)“破凈”的公司,,有增長潛力及資金條件的,更有義務回購,,以保護股東權益,。從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到推行員工持股計劃,,都是維護股價穩(wěn)定可采取的措施。 當前股市走熊既受到經(jīng)濟增速下滑的負面影響,,也被市場長期遭嚴重“抽血”所困擾,。盡管增持與回購等措施,不一定能夠在熊市中力挽狂瀾,,但可以向困境中的中小股東傳遞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上證指數(shù)跌至歷史估值低點的危急時刻,,對投資者信心的維護不可缺少。一邊口口聲稱具備罕見投資價值,,一邊破凈后卻沒有高管愿意增持,,中小股東只能感到寒心,又如何樹立長期投資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藍籌股是破凈的“主力”,但高管對股價“不管,、不理,、不問”的現(xiàn)象更嚴重,增持十分罕見,。即便近年因高薪引發(fā)市場質疑的上市銀行,,幾乎找不到高管自掏腰包增持的例子。 重視市值管理,,上市公司還應該主動加強信息披露,。高質量的信息披露不僅體現(xiàn)“三公”,,而且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 2011年末,,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為21.38萬億元,較2010年末減少
4.91萬億元,,市值損失高達18.67%,。市值的大幅縮水,該是倒逼上市公司關心股價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