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球增長放緩導致石油和其他礦產的價格下挫,,追逐收益的投資人把資金投入報酬最高的幾種商品貨幣,,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表現近來卻穩(wěn)健走高,。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商品貨幣指商品凈出口龐大的發(fā)達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和挪威,。這些貨幣過去3個月來兌美元僅貶值3%到4%,,反觀同期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大跌26%,燃煤價格下跌18%,,銅期貨價格跌12%,。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認為,商品貨幣和大宗商品價格間,,出現“極端的錯置”,。而這種錯置帶來一些問題。某些避險基金因預期增長趨緩會拖累商品價格,,拋售澳元等商品貨幣,,出現投資錯誤。另外一方面,,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制造商,則因本國貨幣計價的成本維持高價,,美元計價的收益卻隨商品價格同步下滑,,出現兩方面打擊市場情形。 對退休基金及央行的外匯儲備這類保守投資人來說,,商品貨幣是少數AAA最高信用等級的資產,,正是從歐元區(qū)分散出的理想投資標的。新元因新西蘭5月底獲信用評級機構穆迪重申AAA信用評級而獲益,,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也都保持AAA國債信用等級。 雖然多數央行的外匯儲備仍以美元和歐元為主,但各國正力求分散資產,,俄羅斯,、捷克等國央行最近將澳元納入外匯存底,新元和北歐貨幣據說也頗受外匯存底經理人的青睞,。這種改變會在商品景氣循環(huán)翻轉,、經濟增長趨緩時,支撐商品貨幣的匯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