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公布的5月官方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shù)(PMI)大幅低于4月,只略高于50%分界線,,驗證經濟呈現(xiàn)快速下滑趨勢,。尤其令人擔心的是,,產成品庫存指數(shù)大幅上升,,顯示企業(yè)銷售不暢。而新訂單指數(shù)回落至50%以下,,處于萎縮區(qū)間,,預示未來經濟活動會更加低迷。加之早前公布的4月宏觀經濟數(shù)據全面下滑,,顯示二季度經濟或將回落至7.5%以下,。這種經濟下滑態(tài)勢無疑引出了兩個重要議題,即需不需要刺激計劃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刺激計劃,。
與四年前金融危機時期相比,,目前的情況有所不同。一方面,,當前經濟形勢好于金融危機之時:第一,,2009年一季度GDP最低時放緩至6.1%,而當前經濟下滑除外需放緩外,,很大程度上是國內房地產政策與限制地方政府投資平臺政策等主動調控的結果,;第二,今年4月出口同比增長下滑至4.9%,,遠遠好于2009年5月的-26.3%,;第三,4月工業(yè)增加值同比上漲9.3%,,也好于2008年11月5.4%的最低點,;第四,,5月PMI為50.4%,仍好于2008年11月38.8%的最低點,;第五,,2008年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失業(yè)問題,而當前就業(yè)市場仍然運行良好,。
此外,,當前還具備一定的項目儲備。金融危機之時,,為刺激經濟,,臨時審批了諸多項目。而今年恰逢“十二五”第二年,,“十二五”規(guī)劃中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四萬億,。去年通脹高企,為遏制通脹,,緊縮政策持續(xù)了較長時間,,很多項目的審批與開工被拖延下來。因此此時推出的刺激計劃,,并非新項目,,而只需加快已有儲備項目的審批和開工,就能達到較好效果,�,?偠灾T多跡象顯示經濟刺激政策已在進行之中,。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刺激?首先,,應該在增長中解決問題,。歐洲便是個例證。歐元區(qū)自債務危機出現(xiàn)以后,,便一直致力于重塑財政框架,,進行勞動力市場、福利制度等多項結構性改革,。但過度緊縮的政策導致了經濟不斷下滑,,失業(yè)率屢創(chuàng)新高,希臘退出歐元區(qū)可能性加大等等,。歐洲領導人不得不反思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關系,。
當然,西方應對危機的哲學也有借鑒之處,。特別是在穩(wěn)增長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經濟結構調整,,盡量避免“四萬億”刺激政策的弊病。其實,,高質量的刺激政策,,不論是四萬億,抑或是更多,,落實下來其實并不困難,,關鍵是找準方向。比如,,“十二五”期間,,如果能夠提高國企分紅,讓國企稅后上交紅利加大到20%,,每年將有接近4000億的空間用于還富于民,;另外,中國儲戶由于長期負利率使得存款受損,,如果能夠消除負利率,,本輪刺激政策暫不考慮降息,居民部門一年也能增加利息收入幾千億,。再有,,當前民間借貸規(guī)模有三萬億,如果能促進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yè),,也將大有作為,。當然,,落實結構性減稅,、支持保障房建設與剛性需求、加大民生項目建設等,,都可以起到支持經濟增長的效果,。
未來中國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可能更具有不確定性,將可能使中國經濟受到更大沖擊,。一旦如此,,我們應該有所準備,做好又一輪更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政策的預案,。但即便如此,,能夠在穩(wěn)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注重民生投入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便是積極有效的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