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華盛頓的世界銀行總部和白宮只隔了兩三個街區(qū),,是距美國權力中樞最近的國際機構,。從實際運行看,,世行更是一直深受美國影響——成立60余年來,,行長寶座一直為美國人所占據(jù)。23日,,美國又提名韓裔美籍醫(yī)學教授金辰勇為新的行長人選,,意圖將這一“慣例”續(xù)演下去。 金辰勇如果真有才干,,領導世行也未嘗不可,。但在世界格局發(fā)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各國,尤其是美國,,須以開放心態(tài)對待其他選擇,,包括新興經(jīng)濟體提出的兩位候選人。須知,,世界銀行姓的是“世界”,,絕不是也不該是姓“美國”。 國際社會之所以普遍對這個“慣例”有反感,,因為世行這么重要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最高管理職位竟為某一個國家獨占60多年。對此,,《華盛頓郵報》曾發(fā)文諷刺說,,一個由全球納稅人供養(yǎng)的機構,其領導權必須“保留”給某個國家,,完全是“歧視性的”,。 另外,從當前國際形勢和格局看,,新興經(jīng)濟體已整體性崛起,。可以說,,今天的世界,,缺少了新興經(jīng)濟體的支持和參與,許多事情都無法解決,;缺少了新興經(jīng)濟體的參與,世界銀行以及IMF,,也不可能正常運轉,。因此,新興經(jīng)濟體理應在新行長人選上有足夠的發(fā)言權,。 美歐仍抓緊權力和“慣例”不放,,根源在于世行和IMF一直是西方施加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工具。最近幾年,,在很多公開場合,,西方一再承諾要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但一到具體問題往往裹足不前,�,?诨荻鴮嵅恢恋谋澈螅俏鞣綄μ厥饫娴墓淌�,。 此次世行行長換人,,為新興經(jīng)濟體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博弈機會,。但要想就此一舉打破目前的“帝國后遺癥”,難度是巨大的,,其中既有西方的阻撓和抵制,,也有其他國家內(nèi)部的分歧和矛盾。結果是,,西方繼續(xù)掌控兩大金融機構的最高職位,。去年IMF總裁改選,四年前世行行長換人,,我們就見到了這種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經(jīng)濟體更需要加強溝通與合作,。即使這一次沒有突破“慣例”,,也須為下一次獲得突破奠定基礎。作為第一步,,一些新興國家已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第一次出現(xiàn)了競逐行長人選的局面,這無疑有助于增加博弈的籌碼,。 如果這次仍是美國人選占上風,,但要想獲得新興經(jīng)濟體的認同,美國就須有所讓步,,雙方可達成某種“有約束力的默契”,。比如,美國要確定下一任行長職位向其他國家開放,,要同意加快世行改革,,給予新興經(jīng)濟體更多應有股份;世行應提拔更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中高層官員,,改變目前西方人獨大的局面,。 這種博弈,其實在去年IMF總裁遴選中就有所顯露——法國人拉加德最終按照“慣例”成為IMF新總裁,,但她也承諾推進IMF份額改革,,并將朱民提為新增設的IMF副總裁。當然,,這種結果是次優(yōu)選擇,,但也很不容易取得。 世行行長選拔更多地淪為國籍之爭,,說明了當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jīng)濟金融秩序的頑固性,,這需要新興經(jīng)濟體堅持不懈地努力來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