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5月份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到8月份的哥窯門,、瞞報門、私拍門,,故宮博物院已然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近日,屢遭質疑的故宮又被曝出“封口門”,。 昨日(8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2009年故宮曾發(fā)生一起內部人員與導游私分票款的事件,,而上述丑聞敗露后,,知情者勒索故宮支付10萬元“封口費”。
故宮相關負責人:私分票款屬實
據報道,故宮門票款須全部上繳財政部,,而財政部對故宮方面也有嚴格的監(jiān)控措施,,但即便如此,也曾發(fā)生導游繞過買票環(huán)節(jié)直接帶游客進故宮的事件,。爆料人士稱,,繞過買票環(huán)節(jié)并不意味著沒有支付票款,只不過這部分票款沒上繳財政部,,而是由導游和故宮的警衛(wèi)人員直接結算,,雙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在私分票款事件敗露之后,,爆料人曾要求故宮支付20萬元封口費,,但故宮方面將“封口費”壓到了10萬元,并由財務部門支款付給勒索者,。 事情是否的確如爆料者所言,?這樣私分票款的事件到底是偶然為之還是屢見不鮮?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當時的確發(fā)生了私分票款的事情,但在公安部門的協助下已經解決,,并開除了相關涉案人員,。但對于究竟涉及到多少位員工和票款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不太清楚,。 不過,,當記者提及10萬元“封口費”的問題時,該負責人表示,,此傳聞不實,。
專家:收支信息應公開
其實,早在今年5月就有專家提出,,故宮應當公開門票的收支信息,。5月26日,北京大學法學院3名博士生向財政部遞交申請,,要求故宮博物院就門票收支信息進行公開,,其申請公開的范圍包括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門票收入和使用情況,。申請人之一的李媛媛表示,,故宮博物院應該是具有信息公開義務的法定主體。每年的門票收入應當屬于主動公開的范圍,,但是在其官方網站上找不到與該項目相關的信息,。 在此之前,,故宮博物院新聞發(fā)言人馮乃恩曾表示,故宮旺季票價是60元/人,,淡季為40元/人,,總收入維持在5億元左右。但其同時表示,,故宮實行預算制度,,所有門票收入必須上繳國庫,依靠年度預算,,經財政部,、文化部逐級批復后,才能投入使用,。去向完全是用于文物保護,,除書畫,、陶瓷器等“可移動文物”外,,還有故宮建筑群等“不可移動文物”。 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了故宮所公布的近三年的門票收入情況,,2008年全年接待觀眾949萬人次,門票收入4.3億元,;2009年全年接待觀眾1182萬人次,,門票收入5.6億元;2010年全年接待觀眾1283萬人次,,門票收入5.9億元,。但對于具體使用情況,卻無從了解,。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臺北故宮展廳的電子屏直接顯示了財政撥款數額、安保,、學術研究方面的支出數額,,以及罰款與賠償收入、財產性收入等,。故宮也應該借鑒這種做法,,在其官網或展廳公開此類信息。 對“私分票款”事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一位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惡劣事件是堅決不允許發(fā)生的,不僅僅是故宮,,國內任何一處景點都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 “故宮有其特殊性,,是代表國家形象的一處景點,發(fā)生這樣的事件需要從兩方面來思考,,首先是管理上不能再出現漏洞,,其次就是要加強員工的職業(yè)道德教育。私分票款這樣的事件大多數都是員工職業(yè)道德水平低下所致,。故宮如果真是通過
‘封口費’的手段來掩蓋這一事實,,那就更是自己給自己抹黑�,!鄙鲜鰧<冶硎�,,近段時間公眾對于故宮的質疑不斷,在輿論監(jiān)督之下,,故宮在被指出問題之后應該努力去改正,,而不是在被揭露出問題之后,不承認或采取其他壓制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