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是創(chuàng)37個月新高的6.5%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國外是歐美債務危機陰霾不斷,。政策是首鼠兩端地觀望,,還是抓住重點有所作為?筆者認為,,在通脹趨勢沒有得到明確控制前,宏觀政策的放松只是市場的一廂情愿,。考慮到前期的一些行政措施的退出,三季度的價格形勢不容樂觀,,在金融市場回復平穩(wěn)之后,央行9月份還應果斷加息應對通脹,。 分析7月份的CPI構成,食品依舊是價格上漲的推手,。未來,,食品上漲的壓力是否能夠回落,?看看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金龍魚領漲食用油,豬肉才穩(wěn)羊肉雞蛋開漲,,土洋快餐相繼提價……恐怕很難輕易得出價格即將見頂回落的判斷。 而且,,7月份非食品價格走勢也值得關注,除衣著環(huán)比負增長,,交通和通信持平外,其他5類均上漲,,結構性通脹或有向全面通脹轉變的趨勢,這也反映了勞動力成本上漲的中長期趨勢,。另外一方面,,行政部門對企業(yè)的約談雖暫時打消了企業(yè)二季度漲價的意圖,,但管制只能延緩企業(yè)漲價的時點,或是逼著企業(yè)減少分量,、變相漲價。 就外部經濟環(huán)境而言,,最近這幾周的確不宜輕易行動。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場情緒穩(wěn)定之后又應如何決策?有一點可以比較確定,,新一輪量化寬松或許就在眼前,。美債危機已經證明美國的財政硬約束,,解決美國的經濟增長困局恐怕仍在相對軟約束的貨幣政策方面,,即QE3上。國際市場也開始談論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量化寬松的可能,。此前,,日本、瑞士相繼表示將進行政策干預以抑制本國貨幣升值,。如果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新一輪量化寬松周期,,那么,因歐美債務危機而回落的大宗商品價格,,恐怕中期又將重回升勢,。 筆者認為,在歐美債務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市場動蕩平復后,,國內宏觀政策的重心將重新回到既定的通脹管理之上,。這是因為,“國內通脹預期依然較強,,穩(wěn)定物價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動就有反彈的可能�,!毖胄性�8月初的半年工作會時曾重申,,“下半年,堅持把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xù)實施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由此看來,,央行在8月底繼續(xù)加息的可能也無法排除,。 另一方面,回顧既往政策調控的進程,,決策層往往要在CPI穩(wěn)定回落3,、4個月后才會認為宏觀調控在物價方面取得確定性的成效。而眼下,,經濟學家已普遍將通脹頂點后移到三季度,,也有觀點認為至少要到十月才能見頂,如此看來年內1到2次加息應在預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