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將自動失效,,歐美尋找此后對華貿易制裁的大棒,,而“反補貼”大棒掄起來顯然比較舒服
近期我國連續(xù)遭受多起來自歐美的反補貼調查。反補貼紛至沓來的同時,,我國的出口信貸政策也遭受歐美以“提供補貼”為由的責難,。專家表示,歐美已經盯上了中國“補貼”,,今年對中國補貼的責難或將成為貿易摩擦的焦點,。歐美已經開始布局后市場經濟時期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應該格外關注,。
摩擦 反補貼紛至沓來 歐美盯上中國補貼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國就已經遭受多起來自歐美的反補貼調查。歐盟委員會日前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銅版紙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這是歐盟首次揮舞起“反補貼”的大棒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
美國對中國新發(fā)起的反補貼調查近期也在激增。4月2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我鋼制輪轂產品發(fā)起“雙反”調查,;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對我鍍鋅鋼絲產品啟動“雙反”調查。此外,,來自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消息顯示,,美國業(yè)界已經于5月11日向美商務部和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原產于中國的鋼質無縫高壓氣瓶啟動雙反調查,。預計美國商務部將于31日立案,。
反補貼紛至沓來的同時,我國的出口信貸政策也遭受歐美以“提供補貼”為由的責難,。路透社此前報道稱,,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日前表示,中國的出口信貸優(yōu)惠政策,,給歐盟企業(yè)在很多重要領域,,如信息和通訊技術方面造成了大量業(yè)務損失。并稱,,“歐盟委員會樂意支持歐盟公司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如果正式接到有理有據的申訴,可以采用包括訴訟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的方式加以解決,�,!�
據悉,歐盟正在進行的對中國出口信貸的調查由歐盟執(zhí)委會和歐洲最大的企業(yè)游說團體——Business Europe牽頭,,此調查從今年年初至今已持續(xù)近五個月,。路透社認為,這凸顯出歐洲要解決歐盟商界和官員所說的那種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情況的決心,。
隨著歐盟威脅將在WTO起訴中國出口信貸優(yōu)惠政策,,美國的批評聲也漸起。美國企業(yè)此前抱怨稱,,中國不遵守有關出口信貸條款的國際協(xié)議,,靠提供帶有高額補貼的出口貸款贏得海外合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也稱,,中國必須停止為國有大型企業(yè)提供低成本貸款,,使它們對包括國內和海外在內的私營企業(yè)擁有優(yōu)勢。
歐盟首次動用反補貼稅,,以及近期一系列貿易摩擦的動向,,已經引起了中國商務部的高度關注。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17日在例行發(fā)布會上稱,,高度關注歐盟對華所采取的銅版紙的“雙反”,,主要原因在于歐盟無視中國市場化的進程,,采取“雙重救濟”的措施來保護其國內產業(yè)。他還稱,,根據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應當是業(yè)界發(fā)起的,所以歐盟方面應當遵守反傾銷,、反補貼的法律規(guī)定,,在業(yè)界起訴的基礎之上才能做下一步的行動,。
一位業(yè)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歐盟首次對我發(fā)起反補貼,實際上,,是政治因素大于經濟因素,,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歐盟的特點是政治驅動,,即便缺少企業(yè)意愿,,政府也會主動動手。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已經變臉,,多次透露出很不好的發(fā)展方向,。在美國對中國頻發(fā)“雙反”調查的背景下,他們也想效仿,,希望歐盟企業(yè)可以看到這條“路徑”是行得通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補貼問題一直是各國高度關注的問題,。歐盟成員國對中國反傾銷有不同看法,但是對中國補貼問題卻很一致,�,!�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變臉,,正是其在觀察中國崛起過程中各種心態(tài)的表現(xiàn),。銅版紙“雙反”案可以視作一個標志性事件,未來歐盟或將繼續(xù)加大對華施壓力度,。
動向 歐美布局“后市場經濟”貿易制裁
“種種跡象表明,,歐美已經盯上了中國補貼�,!睂ν饨涃Q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預計今年反補貼調查將成為貿易摩擦的焦點領域,中國應該引起格外關注,。
屠新泉分析說,,一方面歐美之前常用的貿易救濟手段,,比如說匯率、反傾銷等,,他們感覺對于平衡與中國貿易的作用還不明顯,。以匯率為例,自2005年初至今,,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升值超過20%,,但是美國對華逆差狀況依然沒有太多改善,因此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對減少貿易逆差作用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在為“后市場經濟”時期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布局,。
歐美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所以在反傾銷調查中常常用第三方替代國來計算中國企業(yè)的成本,當替代國和中國的成本計算結果差距很大,,就會被裁定為反傾銷,。而選定的第三方替代國的成本往往遠遠高于中國國內成本,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
姚堅也在17日的發(fā)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對于歐盟啟動“雙反”調查最大的質疑就在于,它在反傾銷案之中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于企業(yè)提供的數(shù)據不予采納,,而采用替代國的數(shù)據,來進行反傾銷的傾銷幅度的計算,。
但是,,按照中國入世時的承諾,最晚到2016年之后,,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條件將自動失效,。國綱華辰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爾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預見到,,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得到承認之后,,反傾銷將不再會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壁壘了。因為事實上,,如果用中國企業(yè)的實際成本計算,,很多案例都是不存在傾銷的。而相應地,,對中國補貼的質疑和責難就會多起來,。
陳爾怡說,反補貼與反傾銷最大的不同在于,,反補貼將中國政府列入調查范圍,,是政府政策和體制遭受質疑,。除了給企業(yè)造成影響外,也會影響政府政策的實施,。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歐盟貿易委員會內部人士認為,反補貼案件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有助于曝光中國企業(yè)享有的不公平優(yōu)勢,,包括政府提供的廉價土地和融資。歐方相信,,這些不公平優(yōu)勢對中國的強大出口能力不可或缺,。
“對中方來說,這比反傾銷案麻煩得多,,因為現(xiàn)在我們直指中國制度的核心,,”一名歐盟官員表示。這名官員把歐美對中國銅版紙發(fā)起的反補貼案件比作“向母艦發(fā)射一枚魚雷”,。
把矛頭指向中方補貼的決定,反映了歐洲企業(yè)和政策制定者的一個憂慮,,即一度局限于鞋類和自行車等產業(yè)的中國出口,,正向價值鏈上方快速攀升,對歐洲的高端制造商構成威脅,。布魯塞爾的一位貿易律師勞倫特·呂斯曼表示,。“德古赫特正在做的,,是設法加強歐盟的貿易政策,,并使其現(xiàn)代化�,!�
《金融時報》還稱,,布魯塞爾有人猜測,德古赫特可能在推動一項更大的變化:在未接到正式申訴的情況下啟動反補貼調查的職權,。
警惕 專家稱貿易摩擦開始升級到體制層面
“他們的責難圍繞著一個核心,,就是認為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力來自政府�,!蓖佬氯诮邮堋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卟稍L時分析說,,美國當年對日本也是這樣,質疑日本的行會,、財閥等,,經常敲打日本的體制問題。他提示說,,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的焦點已經沿著產品——產業(yè)——制度——體制的路徑在逐漸升級,。
他還表示,過去的貿易摩擦主要是針對某個產品,,是小范圍的摩擦,。后來,逐漸發(fā)展到產業(yè)與產業(yè)間的摩擦,,近些年,,歐美對中國的責難更多集中于知識產權保護、匯率制度,、外資企業(yè)投資環(huán)境等制度層面的問題,,和政府補貼、國有企業(yè)等體制性的問題,,這個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未來沖突會更加激烈,戰(zhàn)略性會更強,,涉及到更高層面的問題,。
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理事程永如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規(guī)則博弈,、制度競爭,、公共選擇、匯率之辯,,是今年乃至未來貿易摩擦的主要特征,。中國與歐美等國家貿易摩擦將長期存在,并伴隨產業(yè)發(fā)展,、價值鏈攀升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陳爾怡介紹說,在貿易實踐中,,歐美國家不顧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將中國的很多行為都視作補貼,比如說所有商業(yè)銀行的信貸,、政府提供土地,、出口信貸等等,歐盟更是直接把中國的國有企業(yè)和政府畫上等號,。
他表示,,中國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積極推進中國市場化進程,,更好地把企業(yè)放到市場上尤為重要,。此外,中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yè)也提高對WTO規(guī)則的重視程度和熟悉程度,,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WTO規(guī)則,。
宋泓說,,西方國家對中國總是持有偏見,他們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體制,。比如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他們就不承認國際分工格局的因素,而固執(zhí)己見地認為不平衡就一定是中國做了壞事,。他建議,,一方面針對具體貿易摩擦案件,中國要積極交涉,、溝通,,針鋒相對;另一方面中國也要主動利用WTO規(guī)則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