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shù)萬元月薪的紅木家具技術工人,到4000元/月的高級月嫂,,從8000元“旱澇保收”的銷售代表,,到數(shù)萬元的音響調音師……春節(jié)過后,遭遇“用工荒”的不少地方,,頻頻出現(xiàn)“天價藍領”的招聘廣告,。《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采訪時,,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天價藍領”的出現(xiàn),,凸顯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勞動力價值日益凸顯,但要真正滿足企業(yè)的需求,,實現(xiàn)雙重意義上的“互利共贏”,,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天價藍領”招聘頻現(xiàn) 紅木家具成“最貴行業(yè)”
最早在招聘啟事中打出“天價藍領”旗號的是連天紅福建家具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的網站上,,《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這樣的招聘啟事:
打胚普工540元/天,五片鋸普工540元/天,,銑床,、臺鏤普工480元/天,選料,、斷料,、斷板普工430元/天,維修,、補材普工320元/天……
連天紅福建家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耀真告訴記者,,按照這一計算方法,五片鋸普工按照每月工作30天機算,,月薪可達16000元,,銑床、臺鏤普通的月薪也超過14000元,。他說:“這還是普通工人的收入,,如果一個熟練工人,按照工作業(yè)績來計算,,最高的月收入可達2-3萬元,,年收入甚至可以達到30萬元�,!�
與此同時,,南寧、柳州一些月嫂的價格也紛紛上揚,。記者通過QQ,、msn等方式,對正在聘請月嫂和計劃聘請月嫂的家庭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春節(jié)期間,,這些地方的月嫂價格已相繼比原來上漲了300-800元。
南寧市藍山上城居民馮柳說:“家里女兒請的月嫂,,春節(jié)前就要求加工資,,當時的價格是每月3600元,春節(jié)過后,,又要求加工資,,現(xiàn)在已經增加到4000元/月,,因為月嫂實在難找,她手腳還挺干凈,,照顧女兒和寶寶也很盡心盡力,。所以我們才愿意花錢�,!�
勞動力成本紛紛上揚
“賣方市場”難對“企業(yè)胃口”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紅木家具“天價藍領”并不足為奇,焊工,、機械制造,、銷售代表,、調音師等諸多行業(yè),,也紛紛打出高薪聘人的廣告。
常年研究珠三角勞動力問題的專家,、浙江大學博士楊天保認為:勞動力價格上揚無疑是整個中國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產業(yè)結構升級換代的必然趨勢。他同時指出:“‘天價藍領’并不意味著徹底進入了‘賣方市場’,,因為企業(yè)一方的‘天價’對應的肯定是勞動力一方的‘高技術水準’,,如果沒有‘高水準’,也無法拿到足夠的報酬,�,!�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家企業(yè),恰恰證實了這一點,。
連天紅人力資源部經理徐小晴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盡管招聘廣告如火如荼,前來應試,、面試的人也紛至沓來,,但真正能夠滿足我們企業(yè)需求的,卻仍然不多,。整個紅木家具行業(yè)“青黃不接”的局面非常明顯,。
連天紅董事長李機能說:“我們要以最高的工資,招聘最好的技術產業(yè)工人,,做最好的中式宮廷家具,,做全球最高端的中式家具奢侈品牌。但目前能夠達到這樣水準的技術工人確實少之又少,�,!�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紅木家具生產包括打胚,、五片鋸,、銑床,、臺鏤、刮磨,、磨光等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不僅需要時間、閱歷,、經驗的積累,,更需要相當程度的耐心。李機能還說:“好的精雕師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中途轉行,也是企業(yè)的巨大損失,�,!�
張耀真還說道:家具生產行業(yè)被認為是三十六行里的“下層行業(yè)”,體力,、腦力,、精力都要求很高。傳統(tǒng)上,,要真正遵循紅木家具生產“不用一滴膠水”“不用一顆釘子”打造出一套家具的方式來培養(yǎng)人才,,少的要3-5年,長的甚至十年八年,。福建,、浙江、廣東,、湖南等地的家具生產企業(yè),,往往都是通過師徒相授、心口相傳的方式,,來培養(yǎng)手藝的“接班人”,。
紅木家具資深人士李永江說:“最近20多年時間,愿意沉下心來學習手藝的越來越少,,愿意吃苦耐勞的也越來越少,。”
南寧港拓紅木家具銷售中心總經理吳曉梅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國內目前有2萬多家大大小小的紅木家具生產企業(yè),,按照每家企業(yè)平均20個員工計算,,從業(yè)人員超過40萬人,但真正能夠滿足高端企業(yè)需求的“紅木藍領”,,還不到十分之一,。
南寧新勝利、柳州東望等同樣在大型招聘會上打出“月薪8000元招聘銷售代表”“月薪萬元招聘音響調教師”的企業(yè),,也普遍遭遇這樣的尷尬:盡管有人前來應聘,,但實際操作測試,,技術能力和水平實在是無法滿足企業(yè)的需求。
企業(yè)醞釀打造“境外基地” 產業(yè)“空心化陷阱”浮出水面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廣東,、福建、浙江的一些傳統(tǒng)加工企業(yè)為了避免繼續(xù)出現(xiàn)“用工荒”的情況,,開始著眼于建設“境外基地”的方式,,培養(yǎng)自己的勞動力后備人才。但與此相伴而來的,,則是相關產業(yè)“空心化陷阱”將逐漸浮出水面,。
廣西玉林一家長期從事牛仔褲加工的企業(yè)主覃國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09年開始,,企業(yè)已經在越南境內投資辦廠,短短兩年時間,,僅勞動力開支就降低了不小的費用,。他說:“國內的勞動力價格一直在上漲,,我和幾個股東一商量,,人民幣升值我們在越南辦廠,還能用人民幣直接結算,,月薪才幾百元,,比國內的月薪動不動上千元,便宜了一半,�,!�
連天紅家具公司也正在醞釀打造“東南亞基地”。徐小晴說:“我們準備在這些國家建設初步的加工生產基地,,這樣能節(jié)省不少費用,。但最大問題在于,當?shù)貏趧恿π枰喈旈L時間培訓,。我們企業(yè)還是更加側重于吸納國內的成熟技術產業(yè)人才,。”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學者陳雄章認為:“如果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周邊國家轉移,,可能會造成尚未富裕起來的我國中西部省區(qū)遭遇產業(yè)‘空心化陷阱’,這樣反而有可能持續(xù)拉大我國東西部省區(qū)的經濟差距,。中西部省區(qū)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通過切實有效的辦法,將更多更高層次的勞動力培養(yǎng)出來,,并通過政府的協(xié)調,,實現(xiàn)勞方和資方在薪酬待遇,、工人權益、企業(yè)發(fā)展前景等諸多領域的‘共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