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和周日的兩條消息使保障房的“形象”清晰起來,。一是李克強副總理出席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并講話,,一是溫家寶總理在新華網(wǎng)和網(wǎng)友在線交流時談及房地產市場,。
這兩條消息至少向我們提供了關于保障房的這樣的信息:
數(shù)字上,,2011年,,計劃建設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
概念上,明確以公租房和廉租房為主,,再加上棚戶區(qū)改造,。溫總理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特別強調“不要走偏方向”,。
資金保證上,,具體地說,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的補助力度,,省級財政加大投入,,市縣加大對保障房建設的預算安排,確保住房公積金增值凈收益和土地出讓凈收益按規(guī)定用于保障房建設,。李克強副總理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特別強調“保證資金不留缺口”,。
土地供應上,按規(guī)定實行劃撥方式,。質量監(jiān)督和落實上,,住建部也做了比較清晰的表態(tài),比對,,完不成任務的地區(qū),,將進行報告、約談和問責,。
至此,,原本碎片式的關于保障房的凌亂的說法,變得具體,、清晰,、系統(tǒng)起來,原本稍顯模糊的數(shù)字,、措施和決心變得清晰和肯定起來,。正所謂宏圖繪就,靜觀落實,。
筆者之所以覺得這兩條消息重要,不僅僅因為看到了這屆政府的決心,,也不僅僅因為保障房建設的宏圖更加立體,,更是因為這1000萬套保障房其實是一座路標,它標志著我國住房制度的改革,,或者說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幾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控終于結出了制度的果實,。
我國關于住房制度的改革,,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煙臺、蚌埠等四地的改革試點,,那時候改革的方向基本上是取消福利分房,,讓住房走向市場,實現(xiàn)城市居民住房私有化和房地產市場化,,這項改革促成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興起和勃發(fā),,放出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匹快馬。但是,,市場不是萬能的,,當大部分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積不斷增長的同時,那些無力在市場上競價的低收入者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只能望洋興嘆,。我們這時終于發(fā)現(xiàn),,當政策把大家都推進市場大潮中的時候,總有一些家庭需要上船,,需要上政府打造的那條“保障之船”,,那條房地產市場中的“諾亞方舟”。
無疑,,房地產市場調控艱難,,是本屆政府的深切體會。難就難在,,由于歷史的原因,,該政府做的和該市場做的事情攪在了一起,使得房地產市場調控中,,全靠市場不行,,干預過多也不行。其間夾雜著商人和百姓,、中央和地方,、窮人和富人、當?shù)厝撕屯獾厝�,、自用者和炒房者之間的矛盾,,千頭萬緒,利益多元,,調控起來,,左右為難。如果把保障房大規(guī)模地建起來,把市場中的弱勢群體保護起來,,那么,,市場中的利益糾葛就減少很多,相應地就會減弱調控的難度,�,?梢哉f,沒有保障房及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中國房地產市場將永無寧日,。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市場問題。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這1000萬套保障房作為一個地標,,將見證中國房地產市場中,市場與保障的分野,。筆者希望,,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從1000萬套保障房的第一塊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