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法則”,即在叢林之中,,資源有限,,弱肉強食,只有強者才能活下來,�,!锻顿Y大圍獵——你是獵手還是獵物?》中的“叢林法則”就是,,想生存下來的唯一辦法是離開叢林,!任何技巧的提高、經(jīng)典理論的學習都無法擺脫獵物的命運,,除非脫離“叢林”,,用歷史的高度俯視投資的問題。
這本書逐漸被讀者關(guān)注,,一些專業(yè)投資者如基金公司也組織在晨會討論,。遺憾的是大家熱衷討論的還是揭露巴菲特真相,披露價值投資,、復利投資騙局等內(nèi)容,,即上篇“悲壯難逃”。而下篇關(guān)于投資者的突圍之路,,還未引起重視,,但那恰是關(guān)鍵。
我舉一個書中的小例來說明問題,,看看老王是怎么樣簡單的成為朋友里賺錢最多的人,,然后再揭開資產(chǎn)配置的美麗面紗。
我和朋友老王認識多年,,2004年那時候,,我正研究資產(chǎn)配置的“再平衡”問題,所以給老王設計了一個最簡單的資產(chǎn)配置和再平衡策略,。我讓老王把準備投資的錢按1:1的比例分別買了股票資產(chǎn)和債券資產(chǎn)上,,也就是股票債券各投資了一半的錢。
每年年底時候如果股票的價值占總資金的比重超過50%,,就賣掉一些股票買入債券,,讓股票和債券比例恢復到各50%。反過來如果那年股票下跌了,,而債券賺錢了,,那年底時候就要賣出一部分債券買入一些股票,,讓兩者比例恢復到各占總資金的50%。
第一年是2005年,,那年股市繼續(xù)下跌,,老王的股票類資產(chǎn)大約損失了10%多一點,不過幸好債券還賺錢了點錢,,老王的總資金損失非常小,。年底的時候股票資產(chǎn)的占比不到50%了,老王決定試著按我的辦法,,賣掉了一些債券,、債券基金,買了一些股票和股票指數(shù)基金,,讓股債比例恢復到1:1,。
第二年是2006年,中國股市平地驚雷一年竟然上漲了130%,,老王因為手里在年初就有50%的股票自然大發(fā)了一筆橫財,。
到這年底,老王股票資產(chǎn)占總資產(chǎn)比例達接近了70%,,而債券占比是30%,老王按照我們商量既定辦法,,賣出了大量股票買入大量債券類資產(chǎn),,讓股債比例再次恢復到1:1.
第三年是2007年,中國股市瘋狂的繼續(xù)上漲了超過90%,,而債券基金平均收益也超過10%,,老王這年的總資產(chǎn)平均增長接近50%。這個數(shù)字可能比一些瘋狂股市投機者賺的少一些,,但是老王是總資產(chǎn)增長了50%,,仍舊比絕大多數(shù)散戶賺的多!這年年底因為股票上漲,,老王的股票資產(chǎn)大約占總資產(chǎn)的60%多一點,,老王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堅持按老辦法進行再平衡,忍痛賣出了不斷賺錢的基金和股票,,而買入了大量的債券,。股債投資比例再次回到了1:1。
第四年是2008年中國A股也下跌超過60%,,由于老王股票虧損也驚人的達到了60%多一點,。不過在債券市場老王卻成了市場最大的贏家,2008年中國央行連續(xù)5次降息,還4次下調(diào)存款準備金率,這些舉措刺激債券和債券基金都大幅度上漲,,當很多機構(gòu)到2008年下半年才意識到債券有機會的時候,,老王因為過去兩年一直用巨額的股票盈利買入了大量債券,,這時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這一年老王債券竟然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賺進10%以上的利潤,。因為股票虧的太多,,老王的總資金也虧損了接近25%。2008年底,,老王的債券占總資金的比重已經(jīng)高達70%,,老王賣出了大量債券開始買入優(yōu)質(zhì)股票和指數(shù)基金。
第五年是2009年,,股市絕地反擊,,全年上漲80%,老王股票收益也是大約80%,,此外債券也是正收益,,全年收益大約44%。在市場劇烈動蕩中,,老王幾乎立于不敗之地,。
2009年底老王的資產(chǎn)中股票再次占了大頭,很多人都說2010年一定會加息,,債券可能表現(xiàn)不好,,股市機會卻很大。但是老王堅定的把股票都賣掉一些,,買入了大量債券基金,、債券,令股票債券比例再次回復到1:1,。2010年過去了,,老王又贏了。
老王這些年的收益到底怎么樣呢,?第一年基本沒有盈虧,,第二年賺超過70%、第三年賺超過50%,,第四年虧損25%,,第五年盈利44%,5年總收益大約是175%,!相比之下依據(jù)媒體的統(tǒng)計,,老百姓辛辛苦苦投資這幾年,超過80%的人最終都虧損了,。
在2007年大牛市時,,我曾擔心老王對收益不滿意,但老王高興的說他是朋友圈賺錢最多的,因為那些朋友在牛市之初投資往往很少,,隨著行情上漲才增加投資,,收益率雖然很高,但實際賺的錢少,。倒是老王這樣一下子就拿了總資產(chǎn)的一半投資股市,、一半投資債市的才是大贏家。
其實,,資產(chǎn)配置邏輯解決的根本問題不是分散風險,,而是怎么把手中的錢盡量多的投出去。甚至是通過犧牲“收益率”的辦法,,來提高“總收益”,。
生活中當我們懊悔錯過很多機會,沒早(多)買房,、早(多)買黃金,、早(多)買古董的時候,其實不是錯過,,本質(zhì)是沒找到配置的邏輯,,能讓你放心的把錢全部都投出去。比如2005年以前錯過投資房地產(chǎn)的人,,當時想的是買什么樣的房子好,,而沒有思考要不要多買房,前者是投資技術(shù)問題,,后者是資產(chǎn)配置邏輯問題,。
總之,投資追求的是“收益率”,,而資產(chǎn)配置邏輯追求的是“總收益”,哪個更重要呢,?
老王的例子是《投資大圍獵——你是獵手還是獵物,?》中的一小段文字,不知道大家是否都看懂了,,其實這本書的下半部分更加耐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