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公司再次面臨虧損的局面以及大眾的評判與質疑,,恐怕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了。
根據(jù)美聯(lián)儲當?shù)貢r間8月31日宣布,批準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持有摩根士丹利10%的可轉股權單位轉為擁有投票權的普通股,。從當初協(xié)定的每股48.07美元的轉股價格和當前每股約25美元的摩根士丹利股份對比來看,,兩年的投資,中投在摩根士丹利的投資虧損現(xiàn)在看來可能成定局,,浮虧金額約9億美元,。 作為以外匯儲備為資本運營的國有獨資公司,中投肩負著2000億外儲保值增值任務和社會責任,。然而,,自2007年成立以來,中投在海外投資的戰(zhàn)績實在說不上出彩,,在投資黑石,、投資大摩,乃至在投資相關債券投資上,,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 對此,除了質問的聲音外,,許多人都報以祝福和同情的目光,,因為中投的運營而生著實有點生不逢時,成立不久就遭遇金融風暴,。 但不管是“生不逢時”,,還是市場風云的變幻莫測,都難以說服與解答人們心中的疑惑,。有業(yè)內人士提出質疑,,難道中投公司在擁有國有財產進行投資權力的同時,就不用承擔相應的投資責任,?作為肩負著2000億外匯儲備保值增值任務的中投,,屢戰(zhàn)屢敗的海外投資行為,到底有沒有一個問責機制,?
“出生在兵荒馬亂之時”
可能許多投資者還深刻地記得,,早在2003年底,中央匯金投資管理公司成立,。該公司成立以后,,先后用600億美元外匯儲備向中行、建行和工行注資,,助力國有銀行的股改上市,。在當時,這一舉動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實際上,,動用外匯儲備注資銀行在各國并不常見,因此,各界爭論撲面而至,。 但許多人不曾了解的是,,正是這一舉動刺激了中國如何運用巨額外匯儲備的巨大想象空間。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投公司雛形開始顯山露水,。 時至2007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定調成立中投公司,。9月29日,中投正式揭牌,,注冊資本金2000億美元,。可用于境外投資的實際資金總額大約在730億~930億美元之間,,目的是拓展外匯運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國家外匯資產經營收益。 中投公司的應運而生讓國人大為鼓舞,,中國終于誕生了一家世界級的投資公司,。然而,中投似乎有點生不逢時,,成立不久就遭遇金融風暴,。 在人們還未來得及反應之時,中投公司海外首筆投資即告失利的消息即高調見諸國內外各大媒體,。 當時,,針對中投海外失利的消息,市場各方紛紛表示:“中投生不逢時,,趕上了金融危機,。”多數(shù)市場人士用“寬容”的理解方式表達了對中投公司的默默支持,。 但也有專家針對中投的屢戰(zhàn)屢敗傳遞出了質疑聲,。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的專家曾剛公開表示,,中投之所以屢戰(zhàn)屢敗,,不可否認中投自身也存在問題,它在決策上似乎太快了,�,!耙话愕膰H類似投資機構,剛剛成立的一段時間不會有所行動,,而是要先對市場形勢進行研究,,同時完善自身的內部管理和機制等,但是,中投甚至還沒正式掛牌就急忙出手,,這不能不說行動有些過于倉促,。” 所謂未正式掛牌就急忙出手,,也就是上述文中提到的,,在2007年6月,中投公司未及成立之時,,中投公司以每股29.605美元的價格買入國際PE大鱷黑石集團首批9.9%無表決權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