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上的基本假設是“人都是‘理性人’”,。這也是一切博弈的基礎,,任何市場的參與者若都是非理性的,,那么也就不可能有普遍規(guī)律,也不可能有長期的成功者,,一切都是概率使然,。然而,在人類并不漫長的資本市場歷史中,,卻經常會爆發(fā)群體性,、大規(guī)模、殺傷力強大的群氓式躁動,,從“南海泡沫”到“次貸危機”,,一次次給人類的理性敲響警鐘,甚至令如牛頓這樣堪稱“人類大腦精華”的科學家都感嘆資本市場無理性可言,!
事實果真如此嗎,?巴菲特用他超過半個世紀的投資生涯做出了正面的答復:資本市場的確存在一個喜怒無常的“市場先生”,但資本市場的長期理性是存在的,,價值規(guī)律依然是鐵律,;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只要能始終保持自己的理性,,不為市場的波動和情緒所左右,,勤奮學習,認真研究,,最終是能夠找到成功的企業(yè),,從而長期戰(zhàn)勝市場指數(shù),獲取正收益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甚至并不需要過于繁復精細的技巧,也不需要嚴苛龐大的數(shù)學計量工具,,只需要對理性的毫不懷疑的執(zhí)行,,對常識性判斷的一些竅門,當然還有在市場波動不定時的那份定力和耐心,,就可以經常“有效擊打”
(套用巴菲特最喜歡的棒球術語)了,。
在江南的描述中,,這種“理性之美”一以貫之一氣呵成,,令人時常擊節(jié)贊嘆。此外,,由“理性之美”外溢出來的其他巴菲特哲學的看點,,如他對某些盲從和貪婪的管理者的厭惡,他對清高守節(jié)勤奮理性的管理層的推崇,,他對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的認真檢討和自嘲,,他對慈善事業(yè)毫無保留地奉獻以及個人生活方式的簡樸低調,還有他時時刻刻流露出的幽默和謙遜,,都將這一種人格充分放大,。
可以說,讀《巴菲特管理日志》,,不僅是在讀企業(yè),、讀市場、讀投資,,更是在讀哲學,、讀人生,也是讀我們自己,,如果能將巴菲特的人生作為一面鏡子,,在365天里日日反照我們自己的理性,一定會受益匪淺,。
關于“巴菲特是不是適合中國”的話題一直是近幾年討論的熱點,。由這本《巴菲特管理日志》出發(fā),我也想略談一二,。
2009年年初,,次貸危機風頭正勁,似乎誰也看不到危機的邊際,。有人會問,,巴菲特預測到了這場危機嗎?我覺得,,他既預測到了,,又沒有預測到。
說他預測到了,,是因為他不僅從數(shù)年前就反復在各種場合講美國持續(xù)性的雙赤字是難以持續(xù)的,,而靠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的廉價商品和資本來構筑的循環(huán)是極端危險的。美元會面臨大問題,,美國的宏觀經濟也會極大地受損,。所以他已經有很多年不買美國的股票。
還有一個佐證是,他從2002年開始就嚴令下屬各金融機構從“兩房”股票以及所有金融衍生品合約中撤資,,在別人賺大錢的時候他卻寧可付出數(shù)億美元損失,!
巴菲特做出這些決定的依據(jù)不是別的,正是普通的常識和理性,。他認為,,無論個人還是公司抑或國家,沒有人可以長期靠信用借債為生,;他還認為,,華爾街上推銷金融衍生品合約的人講的那些話,連他這個做了50年金融生意的人都聽不懂,,產品卻在不斷地被那些根本不懂金融的外行人買回家,,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判斷次貸危機的理由如此“簡單明了”已經是很神奇了,,但更令人敬畏的是他對這個判斷的自信和行動的果決,。正是他不顧業(yè)績衰退的壓力從火熱的市場中提前退出,才讓企業(yè)從如此重大的危機中得以全身而退,,要知道伯克希爾公司的主要業(yè)務就是金融投資和再保險,,簡直沒有任何“幸免遇難”的機會。
說他沒有判斷出來經濟危機的深度和廣度,,從目前來看似乎也很有道理,。伯克希爾公司不是“抄底不成反被套”了嗎?但事實上,,這都是近乎“市場先生”的評論方式,。巴菲特的哲學從來不是“判斷底部然后買入”和“判斷頂部然后賣出”,他只是遵循自我的理性和常識行事,,在“價值低估時買入”
甚至不考慮何時賣出,。
他的邏輯基礎從來不是對宏觀經濟的判斷,故此,,你可以說他根本沒有對次貸危機做出預測,。
巴菲特只是理性地判斷道:我不懂的東西,無論華爾街上多少人在推銷也不能買,,就像許多年前我不懂電腦所以即使跟比爾?蓋茨是好朋友也不會買微軟股票,;沒有人可以預測的事情——像次貸危機究竟什么時候爆發(fā)什么時候結束——我也不去預測,但是我知道當一些質地優(yōu)良的企業(yè)的價值被大大低估時,,我就會去買進,,哪怕它會被更進一步的低估。
在別人不理性的時候,,巴菲特不會選擇去迎合他們或者利用他們,,巴菲特會選擇無視他們并完全聽憑自己的理性行事,。這才是他的哲學的關鍵。
繞了一個圈子,,再回到“巴菲特是不是適合中國”的話題,。其實結論已經很明確了,,是的,,巴菲特哲學非但適合中國的資本市場,而且適合其他任何市場,。
當宏觀調控,、次貸危機等事件接踵而至時,我作為企業(yè)的決策者也經�,;ㄙM極大的心力去判斷這些宏觀事件的影響,,時常感到頭緒繁多乃至邏輯瓶頸,我想,,同樣的狀況在各種企業(yè)的經營者身上都會發(fā)生,。
復雜的問題有時候卻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尋求解答,這是巴菲特哲學的獨特魅力,。實際上,,身處危機迷局中的經營者們,最需要保持的仍是那一份絕對理性,,最值得信賴的判斷工具仍是那一點很平凡質樸的經營常識,;我們不能隨市場先生的搖擺而迷失自己,也不能被今天好明天壞的數(shù)據(jù),、被層出不窮的救市方案搞暈頭腦,。
我們最在乎的仍然應該是如下問題:企業(yè)的核心業(yè)務價值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企業(yè)的資金需求和成本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企業(yè)在行業(yè)中的競爭力和贏利能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企業(yè)的客戶們要求我們提供怎樣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巴菲特具體的股市操作手法當然不一定適合中國A股市場,,至少我們的法規(guī)稅制等基本游戲規(guī)則都與境外市場不同,,但我認為巴菲特的思維方式和人生哲學都是超越時空而普適存在的,在任何階段,,學習他的這種“理性之美”都是有價值和有樂趣的,。
這也是我鄭重推薦《巴菲特管理日志》一書給讀者的理由,這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正在于:它描繪的是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巴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