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家信用評級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中央政府按照契約規(guī)定在未來償還其直接,、顯性商業(yè)性金融債務的意愿和能力的評估,評級結果反映的是作為債務人的中央政府對其債務違約的相對可能性,。大公國家信用評級方法共涉及五個要素:國家管理能力,、經(jīng)濟實力、金融實力,、財政實力和外匯實力,,其中外匯實力是影響國家外幣信用評級的直接因素。本文旨在對國家信用評級的外匯實力分析思路予以闡釋,。
一,、外匯實力在大公國家信用評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大公國家信用評級方法涉及的五個要素中,外匯實力評估中央政府獲取充足的外幣資產(chǎn)保障外幣債務償付的能力,。 外匯實力是大公國家信用評級方法中專門用于評估中央政府外幣債務償付能力的要素,,但不是唯一用于外幣債務評級的要素,因為外幣債務償付能力的評價是建立在本幣債務償付能力基礎上的,,只是鑒于外幣債務償付的特殊性,,需要將其從財政實力分析中分離出來單獨考慮。這使外匯實力要素與其他四個要素,,即國家管理能力,、經(jīng)濟實力、金融實力、財政實力之間主要具有以下兩方面的關系,。 一方面,,外幣債務償付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單獨評價外匯實力的必要性。外幣債務和本幣債務的差別是,,外幣債務在借入和償還時需要使用非本國貨幣,,這種貨幣的發(fā)行權
沒有掌握在本國中央銀行手中,并且通常這種貨幣不得在本國流通,,中央政府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收入渠道獲得,。這決定了外幣債務在償還機理上與本幣債務有顯著的差異。在償還外幣債務時,,如果政府自身的外匯儲備不足,,就需要使用本幣收入在外匯市場上兌換或同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chǎn)進行兌換,所以存在匯兌,、本國掌握的外幣資產(chǎn)總量和流動性三方面的風險,;當政府無法通過匯兌渠道獲得外幣時,需要通過在國際市場上融資獲得外幣收入償還債務,,又面臨著外部融資風險,。這些風險都是在償還本幣債務時不存在的,因此外幣債務的償付風險在多數(shù)情況下高于本幣債務,。不過這些風險主要針對本國貨幣不是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對于國際儲備貨幣的發(fā)行國,主要是美國和歐元區(qū)國家,,其本幣債務大量被非居民持有,,這類國家基本沒有必要通過發(fā)行外幣債務獲得國外融資,而且由于本幣兌換能力強,,即使需要償付外幣債務,,風險也小。除此之外,,還有少數(shù)美元化國家或美元化率非常高的國家也基本不存在單獨考慮外幣債務評級的必要,,這決定了外匯實力分析主要針對非儲備貨幣發(fā)行國中央政府的外幣債務。 另一方面,,外匯實力分析需要以本幣債務償付能力的分析為基礎,。本幣債務償付能力對政府外幣債務償付能力有決定性影響。首先,,國家管理能力,、經(jīng)濟、金融和財政實力對政府的外幣債務規(guī)模有決定性影響,。鑒于外幣債務的風險更大,,如果本國國民財富的創(chuàng)造能力強,,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充裕或本國內部融資渠道暢通,,對外幣融資的需求就小,,這將從根本上縮小外幣債務風險;其次,,國家管理能力,、經(jīng)濟、金融和財政實力對政府的匯兌能力有保障作用,。中央政府償還外幣債務的前提是自身有充足的外匯儲備或有足夠的財政收入用于兌換外幣,,并能夠通過積極的經(jīng)濟表現(xiàn)和恰當?shù)恼吲e措穩(wěn)定匯率,防止本幣的對外價值急劇下跌造成債務負擔增加,,這取決于上述四個要素的狀況,;最后,中央政府能否通過國際市場融資獲得償債來源也取決于其經(jīng)濟,、金融和財政實力的強弱,。因此對外匯實力的分析應該以對本幣償付能力的分析為基礎。 概括地說,,在大公的國家信用評級方法中涉及到五個分析要素,,三個分析層次,。第一個分析層次是對三個基礎性要素:國家管理能力,、經(jīng)濟實力和金融實力做出分析,從中判斷一國整體的國民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然后結合財政實力對中央政府的本幣債務償付能力做出判斷,;最后以前四個要素為基礎,結合外匯實力對中央政府的外幣債務償付能力做出判斷,。其中結論性的分析層次是后兩個,,第一個分析層次對于本幣債務償付能力的判斷是基礎性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分析層次對于外幣債務償付能力的判斷是基礎性的,。如此層層遞進,,完成整個大公國家信用評級方法對本外幣債務的評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