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過茅臺酒“怒擲酒瓶振國威”的故事,,講的是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中國代表佯裝失手摔壞了一瓶茅臺酒,,頓時酒香四溢,,評委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向茅臺酒補發(fā)了金獎,。有媒體報道稱,,摔瓶獲獎說法存疑,,百年金獎可能造假,。這一報道,,再次把茅臺置于風口浪尖,。(3月17日《長江商報》)
“怒擲酒瓶振國威”是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瑢Υ艘恢庇袘岩陕曇�,,甚至還有酒企公開質疑,,認為“完全是虛假宣傳”,要求茅臺公開道歉,。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不知道當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有沒有詳細記載,如果有的話查詢一下也就知道了,。
只是站在市場競爭角度,,這個真相真的重要嗎?在茅臺的發(fā)展史上,并不只這么一個故事,,比如開國元勛喜歡茅臺,,也一直是坊間高燒不退的話題。這些故事對于茅臺來說,,可能有著“金杯銀杯”的味道,。一直以來,茅臺也喜歡炒作一些故事,,借勢宣傳自己,。有故事肯定是好事,但要說茅臺的發(fā)展,,取得今天的市場位置,,完全得益于這些故事,也真是“讓人醉了”,。
在任何一種經(jīng)典產(chǎn)品的形成過程中,,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雖然有不少人津津樂道,,但在事實上這些故事未必起到絕對作用,。這一點在“中華老字號”身上,有著清晰表現(xiàn),。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形成了多少老字號?留下來的又有多少,,至今依然風光的又有多少?不必諱言,,倒下的比留下的多,艱難的比風光的多,。這在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更深刻的體會。而那些存留下來并且發(fā)展很好的老字號,,又有多少真正是“承蒙祖蔭”過日子的?
一個經(jīng)典產(chǎn)品的形成,,往往有著兩個因素,,一個是品質,一個是文化,。文化只是經(jīng)典的一個部分,,故事更只是文化的一個部分。歷史和故事,,提供的只是一個臺階,,能不能邁上新臺階,靠的卻是當下的努力,。在市場的長河里,,“有故事的酒”其實并不少,在一些經(jīng)典詩句中,,也經(jīng)常能讀到一些酒的名字,。可惜許多名字,,并沒有浮出市場水面,,有些甚至已經(jīng)“風吹雨打去”。問題主要出在哪里?還是當下的努力,,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發(fā)生在茅臺身上的一些故事,說重要其實也不重要,。因為有了這些故事,,茅臺為更多人熟悉,但如果只有故事沒有品質,,故事就會淹沒,,在市場上激不起半點漣漪。這里其實就是“金杯”和“口碑”的關系,。無論是摔瓶的故事,,還是獲獎的傳說,最多只能說明捧得了“金杯”,。手捧“金杯”,,閃閃發(fā)光芒,自然是好事,,也不能說不重要,,可如果沒有后續(xù)的努力,沒有內(nèi)容的支撐,,也就不會有“口碑”,,也很難獲得市場的認可。
現(xiàn)實中有不少企業(yè)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參加各種評獎上,,由此導致評獎濫觴,,甚至一些機構收錢評獎,一些企業(yè)花錢買獎,。市場位置不是評獎而來的,,偉大企業(yè)不是金杯支撐的。現(xiàn)在市場上,,無論世界五百強還是其他著名企業(yè),,有哪一家是評獎而來的?老老實實做產(chǎn)品,認認真真做品牌,,由此形成的口碑比任何金杯都重要,,也比任何故事都動人。
“茅臺故事”恰恰說明“金杯不如口碑”,。從文化角度去考證“茅臺故事”,,可能還有一定意義,但對于市場主體來說,,千萬不要糾纏于茅臺故事真假,,真要是糾纏也就輸了。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去努力提高品質,,夯實自己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