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即將迎來新成員,。
繼3月12日第一個G7國家英國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后,,3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法,、德,、意據稱已同意加入亞投行,如果此話成真,,亞投行將成為值得關注的國際金融組織,,未來可能在世界銀行、IMF,、亞洲開發(fā)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大家庭中占據一席之地,。
英法德意等國有意加入亞投行,這是二戰(zhàn)以后重構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有效努力,,這一努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與歡迎,。
之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是因為目前的全球政策性金融結構存在巨大的斷檔。歐美主導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面向發(fā)展中國家的需求時反應過慢,,充滿官僚色彩,。面對發(fā)展中國家急迫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
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國家急需一家高效、廉潔的投資銀行,。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普遍較差,,據亞洲開發(fā)銀行統(tǒng)計,2010年至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合計約需8萬億美元,,另需近3000億美元用于區(qū)域性基礎設施建設。
西方世界不是鐵板一塊,。擺脫了老大思維的英國一直以務實著稱,,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在英國,政治為商業(yè)開路是傳統(tǒng),。
目前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需要的不是爭奪世界第一位置,而是需要經濟發(fā)展的空間,,需要在主要經濟與政治板塊之間取得均衡,。當前,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資本來往非常密切,,收購動作頻頻,。更不必說澳大利亞等亞太發(fā)達國家,經濟已經與中國血肉相連,。
發(fā)達國家加入亞投行,,不是中國買來作為擺設的花瓶,也不是意味著中歐將聯(lián)手抗衡美國的金融主導地位,。在未來可見的十年間,,將會是人民幣逐漸國際化、市場化的階段,,亞投行暫時不會有此能力,。共贏的合作才能持久,雙方在經濟上有互相合作的需求與廣闊空間,。
亞投行也需要多方參與,,既需要發(fā)展中國家,,也需要發(fā)達國家,否則亞投行可能變成二十幾個發(fā)展中國家的俱樂部,。亞投行需要一套博采眾長的透明運作體系,,需要開放的市場,需要對投資項目的評估,,也需要較高的評級在全球獲得低成本融資,。
根據張明先生的文章,亞投行資本實繳比例較高,。與主要的多邊開發(fā)銀行相比,,亞投行1000億美元的注冊資本不算太高(世界銀行為2783.77億美元、亞行為1624.9億美元,、歐洲投資銀行為2432.84億美元,、非洲開發(fā)銀行為1002億美元、泛美開發(fā)銀行為1168.8億美元),,但由于亞投行設定資本實繳比例為20%,,以初始認繳資本500億美元計算,實繳資本將達100億美元,,僅低于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穩(wěn)定機制。
如果英法等國加入,,亞投行在信用評級上將獲得不少助力,,可推動亞投行在運作中展示出高效的管理與透明廉潔的機制,將突破發(fā)展中國家遭遇的金融機構信用評級天花板的障礙,,這對于亞投行未來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低息融資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亞投行必須秉持開放的理念和架構�,!督鹑跁r報》報道,,位于華盛頓的史汀生中心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孫云(音譯)表示,中國在試圖建立亞投行時已經面臨一些內部挑戰(zhàn),。官員們承諾,,新銀行提供資金時不會像世界銀行那樣官僚,同時會保持較高的信用評級,。
亞投行從小范圍的籌劃,,到成為一個國際議題,這件事本身就說明,,全球確實需要新的清新的金融力量,,來打掃陳腐的利益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