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一則有關公路收費虧損的公報,,引起各方關注。隨之而來的除了有對虧損結果的質疑之外,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運轉情況,,也產生了許多疑問。
隨著收費年限的臨近,,一部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將面臨收入“斷檔”的問題,。因為,一旦收費期限到來,相關收費就必須停止,。那么,,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收入來自哪呢?就算有新的投資、新的公路作為收費來源,,如果主干收費公路停止收費,,也會使上市公司面臨業(yè)績大幅下滑的問題。為了維持上市公司的運轉,,有關方面會不會出臺諸如延長收費期限等政策,,讓這些收費已經到期的高速公路繼續(xù)收費?或者為了上市公司業(yè)績需要,讓新開通的公路提高收費標準,、增加政府補貼?
以滬寧高速為例,,一旦收費期限到來需要停止收費,其他任何一條納入滬寧高速上市公司的收費公路,,都無法彌補這一“損失”,。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對滬寧高速進行改造,,以此來換取繼續(xù)收費的條件,。最終,滬寧高速就有可能成為一條永遠也不會停止收費的公路,。據悉,,從2010年到2013年,全國收費到期的高速公路已有不少,,但是撤銷收費站的只有4個,。也就是說,不該收的都還在收著,。其中,,上市公司旗下的收費公路可能更難停止收費。
從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面臨的“收費到期”問題可以看出,,讓主營業(yè)務收入來源有一定期限的企業(yè)上市,,可能會帶來許多矛盾和問題。要么是企業(yè)到了收費期限后無法運轉下去,,不得不退市,,要么就是繼續(xù)讓企業(yè)違規(guī)收費下去。不然,,就難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