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7時40分,,深圳市政府突然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guān)于實行小汽車增量調(diào)控管理的通告》,決定從當日18時起實行小汽車限購,,電動汽車也在限購之列,。從正式發(fā)布限購公告到實施限購,相隔僅短短20分鐘,,深圳可謂將“突襲”限購做到了極致,。
據(jù)深圳官方統(tǒng)計,截至今年12月20日,,深圳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14萬輛,,近5年年均增長率約為16%,每公里道路機動車約500輛,,車輛密度居全國第一,。這是深圳市實行小汽車限購的主要背景和原因。從這個背景和原因看,,與之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幾個城市實行小汽車限購一樣,,深圳實行小汽車限購應(yīng)當能夠得到多數(shù)人的理解。然而,,限購政策能得到理解是一回事,,限購政策大搞“突然襲擊”,這種方式能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今年3月,杭州市也是在政府多次“辟謠”的情況下突然實施小汽車限購,,政府“出爾反爾”招致輿論的廣泛批評,。這次深圳“突襲”限購,,比杭州猶有過之:一是從政府發(fā)布到正式實施時間更短(杭州為5個小時),二是政府之前“辟謠”更為權(quán)威與堅決,,由不得普通老百姓不信,。杭州有關(guān)部門曾表示“目前不會限牌,暫時也沒有限牌計劃”,、“限牌根本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這些說法比較含糊,嚴格說來留有一定的余地,,而且表態(tài)的部門有的不是核心決策部門,,掌握的信息未必十分可靠。因此,,人們盡管對政府“辟謠”變成“謠言”很是反感,但一般也愿意相信,,當初“辟謠”的部門并非故意要欺騙公眾,,或許他們也有難言的苦衷。
去年11月,,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國賓向媒體表示,,如果深圳出臺限牌限號政策,“一定會廣泛聽取意見,,絕對不會搞突然襲擊”,。今年1月深圳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記者會上,針對深圳是否實行小汽車限購的問題,,深圳市長許勤明確表示,,目前只依靠提高停車費用等經(jīng)濟手段治理擁堵,只有到經(jīng)濟手段失靈的時候才會采取行政手段,。而就在一周之前,,深圳市交委負責人還在首屆北上廣深交通會議上表態(tài),深圳不會學(xué)習(xí)北上廣(實行限購),。政府和相關(guān)職能部門此前多次“辟謠”,,要么否認將實行小汽車限購,要么承諾即便限購也不會搞“突襲”,,表態(tài)和承諾言猶在耳,,現(xiàn)在卻以“突襲”方式實行限購,讓不信謠,、不傳謠的普通市民情何以堪?
從今年1月至今不過一年的時間,,深圳市治理擁堵所使用的經(jīng)濟手段就失靈了,必須迅速采取行政手段嗎?顯然不至于,。再說,,即便要采取行政手段,,也完全可以廣泛聽取意見,為何一定要步杭州等城市后塵,,以兵家式詐術(shù)大搞“突然襲擊”呢?有人也許要為“突襲”辯解,,認為實施新政策如果留的時間空當太長,必然引發(fā)市民搶購,。但是,,即便新政策空當長引發(fā)了市民搶購,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這種損失也遠不及政府朝令夕改,、松弛無常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減損。因為前者的損失可以量化,,也可以彌補,,后者的損失則難以估量,而且?guī)缀醪荒軓浹a,。
“突襲”汽車限購事小,,政府失信失譽事大。政府塑造,、維護公信力萬般艱難,,政府公信力折損下降就在一夜之間,杭州,、深圳“突襲”汽車限購傷害政府公信,,教訓(xùn)十分沉重而深刻。如果再有城市實行小汽車限購,,請千萬不要干這種看似聰明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