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遭遇的稀土等稀有金屬訴訟終于塵埃落定,。8月7日,WTO公布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等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判決維持專家組原判,認為中國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規(guī)則和中方加入WTO的承諾,。宣布后,中方對此表示遺憾,。
2012年6月,,美歐日三方聯(lián)合向WTO爭端解決機構就中國稀土等措施提起訴訟,今年3月WTO初裁中國違規(guī)�,,F在WTO裁判既然決定維持原判,,中國就需要做好遵守裁決的準備,對稀土等降低出口關稅,,取消出口配額,。
這次訴訟和裁決都應構成對中國稀土政策的拷問。其實我國稀土資源雖豐富,,但還沒有達到壟斷供應的程度,,據統(tǒng)計儲量僅占全球的30%多,而且美國等很多國家都有著不菲的儲量,,只是不愿開采本國資源,,而更愿從中國進口,因為這在成本上更為廉價,,而且可以把本國資源保存下來,。很多國家從中國低價進口的目的也不純是投入生產,而是建立稀土戰(zhàn)略儲備,。但中國在稀土生產過程中卻付出了很高的環(huán)境代價,,珍貴的戰(zhàn)略資源以廉價賣出。這整個過程是極不公平的,,我們需要逐步改變它,。
但是,現在看來,,這種不利境況不能通過限制生產和出口來扭轉,,那么,唯一比較可行的出路只能是加快推進稀土的產業(yè)升級和集約化生產。事實證明,,為了讓稀土不賣出所謂“白菜價”而實行出口配額,,但國際市場供求關系又帶不來稀土的高價,靠命令式的數量限制根本爭取不到所謂的“定價權”,。相反,,配額管制間接刺激了各種私采濫挖和走私的現象,加劇稀土業(yè)混亂,,同時配額成為國外抨擊中國限制出口的把柄,,渲染中國“不守規(guī)則”,讓中國在外交場合上處于不利局面,。
所以,,我們不能只把這次WTO的裁決視為打擊。既然如此,,不妨將此次裁決轉化為中國改革稀土生產與出口行業(yè)的一個契機,,倒逼各項國內關系的理順。其實國家早有考慮,,要在WTO訴訟進行的過程中,,抓緊時間推動國內稀土產業(yè)整合和規(guī)模化經營,。應該說中國利用WTO規(guī)則與發(fā)達國家博弈和周旋,,為稀土政策的調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但現在真正考驗中國稀土政策的時候已經來到,,不容回避了,。
要改革稀土產業(yè),整頓非法開采企業(yè),、保護國家稀有資源是必須的,,但不一定非要把稀土生產經營都集中到政府主導的稀土集團,不要把整頓變相為全盤的官辦官營,。稀土業(yè)的所謂“無序競爭”等問題只是表面現象,,應該做的是打破生產資質限制,不能讓國有企業(yè)優(yōu)先獲得資質,,而是平等競爭,,讓中國稀土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只有企業(yè)不再處在國際價值鏈上的低端,,只有能向世界出口高附加值的稀土產品時,,我們才有希望取得國際上的稀土定價權。
而在政府層面要考慮到,,我國稀土再這樣低效經營下去,未來很有可能耗竭,,我們有可能從出口國變?yōu)檫M口國,,出于經濟安全的戰(zhàn)略考慮,,也可仿效發(fā)達國家建立稀土戰(zhàn)略儲備。同時,,在科技上激勵稀土技術研發(fā),,尋找效率更高的集約化開采方式,研究對現有資源的回收利用,,增強稀土行業(yè)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jié)撃�,,方是利國利民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