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晚,,上交所發(fā)布《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工作備忘錄第十三號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事項(征求意見稿)》,,以規(guī)范股東減持,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quán)益,。
根據(jù)意見稿,,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或者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的必須進行預披露,。上述相關(guān)股東預計未來六個月內(nèi)單獨或者合并減持的股份可能達到或超過上市公司已發(fā)行股份的5%的,,應當在首次減持前三個交易日通知上市公司并預先披露其減持計劃。未披露減持計劃的,,任意連續(xù)六個月內(nèi)減持不得達到或超過總股份的5%,。
大股東減持問題確實需要正視。一方面是減持金額巨大,,如據(jù)有關(guān)媒體報道,,截至7月18日,滬深兩市今年共有641家上市公司遭遇高管減持,,累計套現(xiàn)金額約270億元,。另一方面是重要股東的減持往往是突然殺到,打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也正因如此,,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進行預披露,此舉有利于規(guī)范上市公司股東的減持行為,,并起到保護中小投資者權(quán)益的作用,。
不過,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quán)益,,進一步規(guī)范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行為,,對上交所發(fā)布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事項(征求意見稿)》有必要從四方面作進一步的完善。
首先,,就進行減持股份預披露的股東范圍來說,,有必要拓展為“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這既包括“征求意見稿”約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或者持股5%以上股東,也包括上市公司的高管,。因為作為上市公司的高管來說,,他們不一定就是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也不一定是持股5%以上的股東,,但從實際情況看,,高管絕對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高管減持股份對市場的影響很大,。因此,,減持股份預披露的股東范圍必須把高管包括進來。
其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股份減持預披露不受5%的減持份額限制,。從“征求意見稿”來看,,預計未來6個月減持股份達到或超過上市公司已發(fā)行股份5%的上市公司股東才進行預披露,否則無需進行預披露,。這樣的規(guī)定很容易讓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鉆空子,,逃避預披露的義務。比如將未來6個月的減持份額控制在4.99%以內(nèi)就可以不進行預披露了,。而作為持股不到5%的上市公司高管來說,,更加無需進行預披露了。所以這個內(nèi)容必須修改,,規(guī)定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減持必須“把丑話說在前頭”,,未進行預披露的重要股東,一概不能減持股份,。
其三,,為避免上市公司向公司重要股東進行利益輸送,在重要股東進行了預披露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在重要股東減持期限內(nèi),,應盡量避免出臺重大利好消息。而在必須出臺重大利好消息時,,上市公司必須說明是否存在內(nèi)幕交易或利益輸送行為,。同樣地在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減持后,上市公司再發(fā)布利空消息的,,同樣需要說明是否存在內(nèi)幕交易與利益輸送行為,。
其四,對“擬減持原因”的披露必須真實可信,,嚴禁空洞應付,,甚至是忽悠市場。過去市場出現(xiàn)了諸多奇葩的減持理由,。什么“為了改善生活”、“為了孩子讀書”,、“為了孩子工作”等等,。這種自欺欺人的減持理由是對投資者智商的一種愚弄,是有關(guān)公司與當事人缺乏誠信的一種表現(xiàn),。這樣的減持借口絕對不能在有關(guān)股東的減持公告里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應記入有關(guān)公司與當事人的不誠信考核檔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