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維持繼續(xù)向好態(tài)勢,,這是剛剛公布的2月份中國官方PMI的主要特征。較為樂觀的2月PMI數據顯示,,在積極的財政措施和逐步松動的貨幣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增長正逐步恢復其動能,并預示了當前中國經濟周期性底部似已漸現,。 具體來看,,受節(jié)后復工與宏觀政策逐步松動的雙重因素影響,2月份官方PMI指數為51%,,比上月回升了0.5個百分點,,連續(xù)三個月保持回升至榮枯分界線50%上方。從分項指數來看,,只有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其余10個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及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幅度較大,,均超過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1.0%(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其中20個行業(yè)中有12個行業(yè)高于50%,,同時采購量指數的回升也較為明顯,兩者共同反映出市場需求的擴張勢頭,。另外,,2月份生產指數為53.8%(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創(chuàng)下自去年6月份以來最高值,,其中20個行業(yè)中有13個行業(yè)高于50%,,同時原材料庫存指數大幅回落至48.8%,一致反映了當前工業(yè)生產增速正處在回升途中,。 需求與生產數據轉好表明,,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正處于逐步修復之中。筆者據此預測,,2月份社會零售品總額同比增長或為17%,,比12月份有所回落,但仍維持高位,。另外,,固定資產投資略有放緩至22.5%,工業(yè)增速同比增長則為12.8%,,與12月持平,。 在經濟增長逐步回穩(wěn)的同時,短期通脹壓力有望大大緩解,。數據顯示,,2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54.0%,比上月大幅回升4.0個百分點,,回升到去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其中與石油相關行業(yè)的購進價格指數上升至60%以上,反映出當前輸入型通脹壓力有加大可能,。這也將加大非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預計2月份PPI將可能反彈至1%。 當然,,由商務部與統計局食品價格監(jiān)測數據顯示,,節(jié)后食品價格已出現放緩,筆者預計,,即將公布的2月份CPI中食品價格將從1月份的10.5%回調至7.1%,,并帶動2月份CPI同比增長或回落至3.4%,大幅低于1月份的4.5%水平,。 不過,,中期通脹壓力不減仍需關注,今年全年通脹水平估計不會有顯著回落,,全年通脹水平或將仍維持在4%的左右水平上,。 2月進出口狀況,最值得引起注意,。出口訂單指數為51.1%,,比上月回升4.2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8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至50%以上,,顯示當前外圍經濟已有所轉好,。另外,2月份進口指數為50.8%,,比上月回升3.9個百分點,,反映出節(jié)后國內消費能力的恢復及政策松動的影響較大。由此觀察,,春節(jié)后中國的進出口狀況雖然已有所改善,,但鑒于外圍經濟是否能轉好仍存在不確定性,故對未來出口形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還有,,鑒于每年春節(jié)過后進出口都會出現一定的回升,筆者據此預計,,2月進口增速或反彈至25%,,出口增速也將恢復至20%,貿易逆差約為140億美元,。 筆者據此判斷,,當前支撐經濟增長變化的宏觀政策“預調微調”,或轉為進一步加快政策松動的步伐,。分析近幾個月來的數據,,很明顯,受存貸比限制的影響,,存款的下降限制了貸款的增加,,但早先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或有利于市場恢復流動性,預計今年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還可能下調三次,。由此預計,,2月M2同比增長或為12.8%,新增人民幣貸款或達8000億,,這兩個指標可能均好于1月的數據,。 其次是財政政策將更趨于松動,,伴隨著結構性減稅、民生支出加大及突擊花錢現象有所減少,,實際政策效果將更加明顯,,預計今年財政赤字水平有望達到7000億至8000億水平,明顯高于2011年的5190億水平,。 依據上述分析,,在宏觀政策逐步松動的市場條件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或呈現“前低后高”特征,,四個季度GDP增速均高于8%,,全年經濟增速或達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