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鏈接服務與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是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把握好利益平衡原則,,在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鼓勵創(chuàng)作的前提下,實現網絡服務商,、社會公眾之間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正確處理好著作權糾紛的前提與關鍵,。
網絡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絡環(huán)境下傳播而享有的著作權利,。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市場需求的擴大,網絡著作權糾紛不斷增加,,由此引發(fā)的新型侵權案件呈大幅攀升態(tài)勢,。其中,涉及網絡著作權糾紛審判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主要集中在搜索鏈接服務與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兩個領域,。
 |
起點中文網上刊載的熱門小說《斗破蒼穹》,通過百度文庫可以搜索到眾多盜版鏈接,。
“百度文庫不死,,中國原創(chuàng)文學必亡�,!比ツ�11月,在以“涉嫌發(fā)布盜版內容”將百度告上法庭后,,盛大文學首席執(zhí)行官侯小強以悲憤的姿態(tài),,在微博上呼吁包括作家、出版社在內的內容創(chuàng)造者,、提供商,,向百度“開火”。
記者調查發(fā)現,,盛大文學將討伐的矛頭指向百度文庫,,認為這里已成為滋生盜版的溫床,盜版模式從單純盜貼文字內容轉變?yōu)樾纬删W絡盜版文學利益鏈,。百度則認為,,相對于收費的盛大文學,百度文庫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分享平臺,。用戶上載分享的內容存在盜版情況,,但僅占文庫內容的很少部分。記者 裴鑫 攝 |
網絡搜索鏈接服務,,是指自動從因特網搜集信息,,經過一定整理提供給用戶進行查詢的系統(tǒng)。
在這類糾紛中,,原告通常主張被告網站未經許可使用自己的作品,,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而被告則往往稱自己所提供的僅僅是涉嫌侵權內容的鏈接,,并不構成侵權,。
事實上,,現代網絡中存在大量未經許可而被傳播的作品,搜索,、鏈接作為互聯(lián)網的一種重要技術手段,,雖然具有“實質性非侵權用途”,但一旦鏈接指向這些侵權內容,,客觀上必然導致侵權范圍的擴大,。而要求這些技術服務提供者對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內容是否存在權利上的瑕疵逐一做出判斷和篩選,又確實是不現實的,。
于是,,2006年《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應運而生�,!稐l例》第23條明確了“通知移除”規(guī)則,,但搜索鏈接服務提供者“明知或應知”所鏈作品侵權的話則應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如何甄別不同的搜索鏈接
司法實踐中,,確定鏈接的類型和性質是審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鏈接類型主要包括一般鏈接與深度鏈接。然而,,為了規(guī)避法律責任,,一些網站往往打著搜索鏈接的旗號而行直接侵權之實。如何透過表象甄別這些行為,,成為審判的一大難點,。
1、與設鏈的第三方網站存在合作關系,。
例如,,登錄某網站首頁,點擊“視頻”-“華語電影”項后,,該頁面地址欄顯示的為設鏈網站網址,,而網頁內容實際為被鏈網站網頁,雙方之間存在利益分成,。這種情況下,,設鏈只是一種表面形式,雙方通過建立固定鏈接形成了合作關系,,可以視為設鏈網站與被鏈網站共同實施了侵權行為,。因此,這種情況應當認定設鏈網站實施了直接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為,。
2,、為規(guī)避法律責任而人為預設虛構的搜索鏈接服務,作品內容實際就存儲在被告網站的服務器上。
例如,,某電子公司通過其涉案點讀機的包裝說明,,指示產品用戶登錄其網站,并通過其網站固定鏈接進入第三方網站,,使用戶可以在其選擇的時間和地點下載點讀機軟件,。后查明,該第三方網站提供的內容實際就存儲在被告的服務器上,。這種情況下,,被告實際上構成了直接侵權。
■如何判斷權利人的警告通知是否明確,、充分
司法實踐中,,權利人向網站提出的警告“通知”是否明確、充分,,直接影響著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主觀狀態(tài)乃至侵權責任的承擔問題,。
《條例》第14條明確規(guī)定:通知書中應當包含權利人的姓名(名稱)、聯(lián)系方式和地址,、要求刪除或者斷開鏈接的侵權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名稱和網絡地址以及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明材料,。
如果權利人僅僅提供侵權文件的名稱等信息,,那么這種通知書并不充分。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僅僅根據侵權文件的名稱來斷開鏈接或刪除作品,,極有可能將許多并不侵權的作品錯誤地屏蔽掉了。
然而,,從審判實踐來看,,即使權利人提供的通知不那么充分,比如沒有明確列明要求斷開鏈接的所有作品的全部網絡地址,,但如果根據通知所包含的信息能夠足以準確定位侵權內容的,,若網絡服務提供者拒絕斷開所有相關鏈接,應認定其明知侵權內容,。當然,,這里的是否能夠“足以準確定位”,往往需要結合權利人要求刪除或斷開鏈接的文字作品或者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文件類型以及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名稱是否具有特定性等具體情況綜合加以判斷和認定,。
在著名的“十一大唱片公司訴雅虎案”中,,雅虎中文網站設置專門的音樂網頁提供“雅虎音樂搜索”服務,通過在搜索框輸入關鍵字等方式提供涉案歌曲的搜索鏈接,,設置“熱門歌手”,、“新歌飆升榜”,、“熱搜歌曲榜”和“最新專輯”等“榜單”,用戶可以點擊鏈接進行試聽和下載,。在這一案件中,,原告起訴被告向公眾提供其享有錄音制作者權的47張專輯共計233首歌曲,并告知原告其旗下歌手的姓名和其所演唱的歌曲名稱,,但僅提供了33首被鏈接歌曲的U
R
L地址作為示例,。這里,原告的“通知”是否充分,?
對此,,法院認為,“被告在收到函件后即可以獲取原告享有錄音制作者權的相關信息及被控侵權的相關歌曲的信息,,應知其網站音樂搜索服務產生的搜索鏈接結果含有侵犯原告錄音制作者權的內容。但被告僅刪除了原告提供了具體U
R
L地址的侵權搜索鏈接,,怠于行使刪除與涉案歌曲有關的其他侵權搜索鏈接的義務,,放任涉案侵權結果的發(fā)生,其主觀上具有過錯,,屬于通過網絡幫助他人實施侵權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如何判斷搜索鏈接服務提供者是否存在過錯
1,、能否采用“無通知,無過錯”標準,。
證明網站具有“明知”的主觀過錯,,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是網站對侵權警告置之不理。即上文提到的網站在收到權利人的警告通知后,,對指稱的相關作品仍不予以刪除,。除此之外,除非網站有承認其知曉侵權行為的外在表示,,如其負責人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明其知曉,,否則要予以證明是非常困難的。
有觀點認為,,正因為讓網絡服務提供者從海量的被搜索鏈接內容中逐一辨別其侵權與否是不現實的,,因此,不應對其苛以過高的注意義務,,主張采用“無通知,,無過錯”標準,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未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可認定其沒有過錯,。
然而,,“通知”并非權利人的義務,其只是使網絡服務提供者知曉被鏈接內容侵權的途徑之一,,絕非唯一途徑,。在許多情況下,如果相關信息已足以反映出該文件的侵權性質,,其侵權程度猶如一面鮮亮的紅旗一樣公然飄揚在網絡服務提供商面前,,以至于合理的理性人都能意識到。
例如,,電影《越光寶盒》于2010年3月剛剛首映,,時隔不久,在其尚處于熱播期內,,已有不少國內網站提供指向該侵權作品的鏈接服務,,此時,任何一個相同處境下的理性人不可能不知曉第三方網站存儲的是侵權文件,。那么,即使沒有收到過權利人的通知,,網絡提供者也不應對該侵權文件設置鏈接,,或者在發(fā)現之后應立即斷開鏈接,否則就具有幫助第三方網站侵權的主觀過錯,。
2,、對不同作品應盡的注意義務程度是否相同。
對于涉案網站的過錯程度,,通常是通過原告公證的被告網站所展示出來的情況進行推斷,。一般來說,,涉嫌侵權作品的類型,,即其是影視劇,、音樂作品還是普通文字,、攝影作品等因素也可能對網站過錯大小的判斷具有影響,。對于影視劇及音樂作品而言,通常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和電影公司不會允許他人未經授權,、不支付費用就對當紅影片、流行歌曲進行無限制的開放式網絡傳播。這是一般的商業(yè)規(guī)則,,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識,。然而,對于文字,、美術和攝影等其他類型作品而言,,由于存在著作權人授權網絡免費傳播其作品的實例,因此,,網絡服務提供者往往難以根據一般情況判斷所鏈接的作品是否侵權。
網站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可通過B B
S,、個人空間,、博客空間、視頻共享等形式來實現,。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空間存儲服務日趨高度專業(yè)化,視頻分享網站的出現即是最好的例證,。美國著名視頻分享網站Y
outube和我國知名視頻分享網站“土豆網”,、“酷6網”均曾因提供在線播放影視作品而卷入訴訟。
那么,,當網絡用戶將侵權作品上傳至存儲空間時,,網站是否應當承擔責任?何種情況下可以進入“避風港”免除責任,?《條例》第22條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但在司法實踐中,還存在以下難題:
■不同情況下如何判斷網站是否存在過錯
1,、網絡用戶上傳影片需經過網站的專門審查方可上傳的,。
為了凈化網絡環(huán)境、防止非法信息傳播,,一般來說,,網站內部均設有“審片組”負責對用戶上傳的視頻文件進行事前審查,以確認視頻文件中沒有反動,、暴力和色情等違法內容,。此時,由于網站并無阻止視頻文件上載的意圖,,因此,,上傳者仍然是用戶。但這種情況下,,由于加入了人工審核,,網站的注意義務也就提高了,。
例如,,在新傳在線公司訴土豆網一案中,,雖然被告辯稱其只是對反動、色情,、暴力等視頻內容進行事前審查,,但由于涉案電影《瘋狂的石頭》當時仍處于熱播期,法院認為,,被告在審片過程中不可能不注意到該影片的上傳屬于未經許可的侵權行為,。最終判令被告“在具備合理理由知曉侵權行為存在的情況下,不僅不采取合理措施防止侵權行為的發(fā)生,,還采取了視而不見,、予以放任的態(tài)度,其主觀上具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民事法律責任”,。
此外,還存在一種情況,,即網站審查的目的是要看是用戶上傳的內容是否符合其網站的特定目的和需求,,這時就變成了用戶向網站投稿,網站從視頻質量,、主題,、內容等方面進行實質審查,并從中挑選出部分視頻將其發(fā)布到網上,。這種情況下,,網站應當被認定為實施發(fā)布行為的人,直接實施了信息網絡傳播行為,。
2,、網站通過系統(tǒng)設置允許網絡用戶自由上傳作品的。
目前多數網站,、B
B
S,、論壇允許用戶任意上傳作品,作品上傳后可以自動張貼在網頁上供用戶下載和觀賞,。這種情況下各案又有不同特點,。實踐中,有的網站對網頁進行了設計,,使點擊量較大的視頻標題自動處于網頁的顯要位置或“排行榜”中,。有的網站設置專欄對用戶上傳的視頻文件進行“推薦”,。
例如,,在寧波成功多媒體公司訴阿里巴巴公司一案中,,被告在網站首頁電視劇欄目中介紹了電視劇《奮斗》,并附有劇照和劇情簡介,。此時,,即使網站聲稱是系統(tǒng)自動生成或用戶上傳的資料,還需要綜合考慮涉案作品自身的知名度,、公映時間等來判斷網站是否存在過錯,。如果一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被上傳且被推薦,則可認定網站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其應當知道該作品熱播期間是不可能在網絡上授權個人免費傳播的,,故本案被告最終被判承擔侵權責任。
此外,,還有網站為了使網站內容有序化,,對作品類型進行整理和分類。如將影片分門別類,,設置“喜劇片”,、“戰(zhàn)爭片”、“愛情片”等次級目錄,。那么,,在這一過程中,網站經營者應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應當注意到作品的著作權狀況,。倘若一個普通的具有合理理性的人都可能懷疑作品的著作權狀況,而網站并未注意到,,則其應承擔侵權責任,。
■如何判斷網站是否改變作品和直接獲利
《條例》第22條第二項、第四項分別將“未改變服務對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和“未從服務對象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作為法定免責條件之一,。在司法實踐中,判斷何種情況下構成“改變作品”或“直接獲利”具有一定的難度,。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很多視頻網站在播放作品時往往需要對作品的存儲格式進行改變,或在播放器上加注數字水印等網站標識,,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然而,改變存儲格式或加入網站標識的行為,,實際上多由網站設置程序自動生成,。因此,,司法實踐中一般不將其認定為對作品本身的改變。此外,,如在作品播放前后投放或插播廣告,也不宜認定構成對作品的改變,。
對于直接獲利的問題,,對網站因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而收取的廣告費,,一般不認定為直接獲得的經濟利益。但如果針對特定作品的在線觀賞或下載而投放了廣告,,由于網頁的點擊率和廣告直接掛鉤,作品的點擊增加了網頁的點擊率,,使網站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這樣就可認定網站自作品中直接獲得利益,,從而在認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過錯時酌情予以綜合考慮。
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把握好利益平衡原則,在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鼓勵創(chuàng)作的前提下,實現網絡服務商,、社會公眾之間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正確審理好著作權糾紛案件的前提與關鍵,。為此,立法試圖在紛爭的利益中尋找一個平衡的基點,,司法也在試圖走好這根利益的平衡木。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還離不開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自律規(guī)范的作用,,探索如何提高公眾與網站經營者的知識產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