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過計劃經(jīng)濟的人,,對政府的行政“限購”應(yīng)該司空見慣,不陌生,。記得1979年我上大學(xué)時,,大米、棉布,、白糖等還一律憑票(計劃憑證)供應(yīng),,若是有錢沒票,商店絕不賣你,�,?善婀值氖牵敃r并不見有多少人怨天尤人,。想不到,,年前北京推出汽車限購令卻立即議論四起,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憤憤不平,。近來不斷有媒體問我的意見,本不想寫文章,,但總推脫又卻之不恭,,思之再三,這里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說實話,,對北京啟動汽車限購,起初我并未在意,。一是在我看來這僅是地方的土政策,,涉及面不寬;二是我本人不等著買車,,事不關(guān)己也就沒多留心,。可年初列席海淀區(qū)人大會,,聽到不少代表對“汽車限購”有意見,。當然,,大家當時針對的還不是汽車“限購”本身,而是認為目前搖號買車的做法不可取,。比如一個三口之家已經(jīng)買了兩輛車,,而另一家庭一輛車也沒買,現(xiàn)在雖可憑身份證搖號,,但由于中簽率太低,,所以覺得對之前沒買車的家庭不公平。
后來參加北京市人代會,,會上又有人對汽車限購提出質(zhì)疑,,指出市府此舉初衷雖好,,是想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但從效果上看,卻顧此失彼,,會引發(fā)一系列負面反應(yīng),。是的,限購令雖實施僅數(shù)月,,但某些弊端今天已昭然若揭,。有專家估算,此政策若不立即改弦更張,,今后北京市的銷售收入將每年減少600億元,,財政收入每年減少60億元。至于會有多少人失業(yè),,未見官方數(shù)字,,但可想到的是,隨著大批4S店關(guān)門,,很多人要失業(yè),,而最終會牽累多少汽車工人下崗,眼下還說不準,,也不好推測,。
當然,我這樣講并不是指北京不該治堵,。自己生活在北京,,交通擁堵苦不堪言,要治堵我怎能不贊成,?這里要討論的是,,治堵是否非得限購汽車?或者說限購是否就是最好的辦法,?老實講,,我本人對限購并不看好,。不否認,汽車限購對治堵有助,,至少可減輕日后城市的交通壓力,,但有兩個問題仍解決不了:第一,當下北京早已車滿為患,,即使不再增新車還會照堵不誤,,怎么辦?第二,,“搖號”購車雖是機會平等,,但卻不分輕重緩急,某些人急需用車而總也不中簽怎么辦,?
若往深處想,,這里其實有兩組利益要權(quán)衡:一是有車群體與無車群體的利益;二是有車群體與正欲買車群體的利益,。經(jīng)濟學(xué)講資源配置,,最優(yōu)狀態(tài)是大家熟知的帕累托標準,而該標準說,,福利配置的最優(yōu)狀態(tài),,是指在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下,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從這個角度看,汽車限購固然照顧了無車群體的利益,,也照顧了有車群體的利益,,但同時卻約束了想買車群體的利益。有人歡喜有人愁,,顯然是算不上最佳的利益配置,。
的確,這是一個兩難問題,。設(shè)想一下,,假若政府對購車不加限制,讓人們敞開購買又如何呢,?想買車的人當然皆大歡喜,,但不買車的人就得承受交通擁堵,會怨聲載道,。由此看,,不論政府限購與否,都勢必傷及一些人的利益,說得專業(yè)點,,都有悖于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標準,。左右為難,那么政府該怎樣處理才對,?我的看法,,政府其實是不必限購的,或者說限購原本就不是治堵的唯一選擇,,也不是最優(yōu)的選擇,。起碼的一點,市場經(jīng)濟主張買賣自由,,而政府用行政辦法限購算怎么回事,?
我能理解政府的苦衷,所以會如此,,市府也是迫于無奈,,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過最近看報紙,,有不少人為治堵獻計獻策,。給我印象深的,,一是主張對上下班等高峰期的機動車輛收費,;二是建議錯開上下班時間。應(yīng)該說,,這兩個辦法皆可取,,不過操作起來我認為會有困難。比如高峰期怎么收費,?是否要在城里再設(shè)收費站,?若那樣無異火上澆油,交通會更擁堵,;若采用電子系統(tǒng)收費,,那又得有一筆不菲的投資。至于錯開上下班,,好是好,,車輛能分流,但上下班時間不同,,政府運轉(zhuǎn)必將多有不便,。
還是說我的觀點吧。稱不上什么奇思妙想,,而且做起來也很簡單,。依在下看,交通治堵只需一招,那就是大幅提高停車收費,。近來與朋友討論,,有人問,北京停車不是早有收費嗎,?為何交通還擁擠不堪,?我的答復(fù),那是因為收費標準不夠高,。設(shè)身處地想,,假如你現(xiàn)在開車上班,停車費每小時5元,,一天40元,,汽油費10元,總共50元,;如果打出租需70元,,你當然要自己開車。但若停車費每小時從5元提高到15元,,一天僅停車費就是120元,,請問你今后還會開車上班么?
那次在市人代會上,,有代表提到一種情況,,說有的政府機關(guān)或商廈設(shè)有內(nèi)部停車場,即便提高了收費標準,,可人家也未必執(zhí)行,,如有些商場為招徠顧客,停車至今還是免費的,。驟然聽,,這事的確有些不好辦,但仔細琢磨解決也不難,。我想到的,,是對停車場課重稅,只要收稅夠重,,“免費停車”肯定持續(xù)不了,。而且還可一石二鳥:不僅限制人們駕車上班;同時還能用所得稅收改善公共交通,,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有車群體對無車群體的一種間接補償。
俗語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是的,,北京要治堵,關(guān)鍵在“限用”而不是“限購”,。試想,,若用車成本大幅提高,人們用車必減少,,而用車被約束了,,買不買車消費者自會盤算,哪里用得著勞政府大駕親自去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