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今年頭兩個月貿易差額令市場震驚的急劇縮減,以及日本大地震和阿拉伯世界動亂的沖擊之后,第109屆廣交會就要開幕了,,中國外貿將在這一屆廣交會,、在2011年全年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盡管中國電子,、汽車等一些產業(yè)產能利用率可能會因為日本上游中間產品供貨停頓而降低一段時間,一些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為日本設備生產、交貨流程被打斷而不得不減速,,特別是那些進口日本設備和機電、光學等零附件的企業(yè),但可以確認,,2011年中國外貿總額,、中國出口還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西方主要經濟體今年宏觀經濟走勢好于去年,。雖然美國等西方大國貨幣政策逆轉,、通貨膨脹壓力等給2011年的新興市場經濟形勢及其進口能力投下了濃重的陰影,但新興市場貿易伙伴進口需求的不確定性并不足以抵消主要西方進口國進口需求的增長,。讓我們看看前兩個月的貿易數(shù)據(jù)吧,!盡管1月份貿易順差同比銳減53.5%,2月份更出現(xiàn)了高達73.28億美元的赤字,,但前兩個月出口額同比增幅仍然達到了21.3%,。
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商品結構提升步伐在2011年可望加速,,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從企業(yè)到政府都對提升產業(yè)結構和自主創(chuàng)新投入了空前的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高鐵、殲20,、載人航天等一系列高精尖“中國制造”正在令世人耳目一新,,而智利礦難救援、日本核泄漏危機等一系列舉世矚目的事件又在客觀上為三一重工等中國技術裝備廠商提供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機會,。同時,,中國作為農產品出口大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生產國,,中國相關產業(yè)可望從日本救災和重建需求中獲得相當份額。
當前,,從東南亞,、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安哥拉到蘇丹,越來越多的中國貿易伙伴從中國旺盛的進口需求中受益越來越多,,以至于在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輿論稱去年奇跡般的經濟復蘇本質上是“中國制造”的。惟其如此,,中國1月份貿易順差銳減,、2月份出現(xiàn)貿易逆差也引起了某些人的擔憂——中國會不會因此而對正常的進口實施限制?在理論上,,中國至少目前尚無此必要,;在實踐中,就筆者所見所聞,相關主管部門更多地是在討論研究如何擴大進口,,而不是限制進口,。所以,對華出口商只要確實擁有技術,、質量,、價格和服務優(yōu)勢,就不必過多地憂慮中國進口政策可能發(fā)生戲劇性逆轉,。中國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資源持續(xù)推進工業(yè)化,,中國也愿意通過進口方式讓貿易伙伴贏得機會分享繁榮;我們希望其它國家投桃報李,,對中國人員,、商品和資本給予更公正的待遇。
盡管如此,,中國努力擴大進口并不意味著中國今年進口額一定大大高于去年,,雖說前兩個月進口額同比增幅高達36.0%。須知2002年以來國際初級產品市場步入牛市至今已近9年,,持續(xù)時間之長,,在世界經濟史上堪稱少見,其終結也日益臨近,;而2010年中國初級產品進口總額4326億美元,,占進口總額13948億美元比重高達31%,假如初級產品牛市以暴跌方式終結,,即使中國進口量增長,,進口額也會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