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怎么了,?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以來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們一直在問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說,就日本經濟與產業(yè)各方面的要素來看,,就這些要素的活力與競爭力而言,,日本經濟都不應該是那樣糟。不應該在經歷了一場資產泡沫崩潰之后,,連續(xù)十幾年地走走停停,,顯現出一種持續(xù)性疲態(tài)。 這個問題的確令人迷惑不解,。就一個經濟體運轉所依賴的基本要素略做點比較,,便不難得出結論,幾乎在所有方面,,日本如果不比別的工業(yè)化國家高出一籌,,至少也不比別的工業(yè)化國家差,更不要說與中國俄羅斯甚或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較了,。 一般地而言,,一個經濟體運轉的效率之源,最要緊的莫過于三,,分別為勞動者素養(yǎng),、企業(yè)競爭力和制度的基礎結構狀態(tài),日本在所有這些基本要素稟賦上一點兒不賴,。先說說產業(yè)發(fā)展所依賴的勞工,,日本勞工素養(yǎng)堪稱世界第一。別的不說,,單是一般勞工對待工作的那種激情與態(tài)度,,就讓人贊嘆不已。相信每個去過日本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印象:踏進隨便一家商店還是一家餐館,,店員打招呼的那種方式和聲音,,都流露著一股工作的激情,鮮有無精打采的服務生的,。即便像鐵路這樣的“壟斷行業(yè)”,,乘務員的工作激情也令人贊嘆,。查票時對待旅客的禮貌近乎低聲下氣,小心翼翼地問你有沒票,,若沒有也很客氣地給你補上,。 再說說產業(yè)微觀細胞亦即企業(yè),即便受到泡沫經濟崩潰的折騰,,日本迄今依然擁有全球一流的企業(yè)與企業(yè)家隊伍,。索尼、豐田,、松下等一大批戰(zhàn)后興起的“英雄式”企業(yè)與傳奇式企業(yè)家隊伍,,在全球跨國公司中依然是佼佼者,而一般中小企業(yè)的競爭力也一點兒不差,。別的不說,,單是小小的便利店,在日本就給打造成了一個無處不入的產業(yè),,成了日本大眾居家出行不可或缺的一個行當,,也大有暢行天下進軍海外的趨向。至于在中國投資的那些日資企業(yè),,其管理與經營技藝之高,,也令同行汗顏。 再看看制度的基礎設施,,日本也不比別的市場經濟國家差,。我曾說過,經濟學家們用合約的強制性來衡量制度的質,,這方面有個指標容易獲得且便于比較,,這便是企業(yè)間交易方式,。一位研究日本企業(yè)間交易網絡的朋友告訴我,,日本企業(yè)間交易幾乎百分之百是先發(fā)貨后付款,比別的國家要高得多,。單是這點就大大節(jié)省了交易成本,。但要做到這點得有個前提條件,這便是普遍誠信的社會環(huán)境,。 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自從1991年“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經濟卻陷入了持續(xù)走走停停的狀態(tài),,結果不僅給中國提前超越了,,而且與美國的差距拉大了。按照有關統(tǒng)計數據計算,,1990年日本名義GDP一度相當于美國的51%,,1995年甚至曾經達到過美國的71%。然而自那以來,則持續(xù)下跌:2000年跌到相當于美國GDP的47%,,2005年跌至36%,,2010年也在37%以下掙扎。同期中國則急起直追,,由1990年相當于美國的7%,,1995年的10%和2000年的12%,到去年已經追到39%,,提前超越了日本,。 關于日本經濟的這種悖論現象,早先曾有經濟學人用“精明的企業(yè)家與愚蠢的政府”來解釋,。說是日本的企業(yè),、產業(yè)與企業(yè)家雖然堪稱世界一流,但政府決策機制有問題,,往往在經濟顯現出強勁增長勢頭之際,,給一項愚蠢的政府政策澆滅了。在我看來,,日本經濟那種微觀活力與宏觀疲態(tài)的對照,,多半印證了經濟界一個流行的說法,這便是“合成謬誤”,。所謂合成謬誤,,就是看起來每個零件都很不錯的,但組合起來的機器卻很糟糕,。日本經濟也好,,大地震之后一般民眾的鎮(zhèn)定有序與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方面的手忙腳亂也好,似乎都在印證此種“合成謬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