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大家對鹽的態(tài)度讓我想到了“非典”時期的板藍根,。那時候,,我還在廣州,在“非典”氣氛最嚴重的時候,,同事們在電梯里的問候語都變成了“你什么時候離開廣州”之類,。當時,據(jù)說板藍根和白醋等物品能預防“非典”,,于是,,一夜之間,價格飛漲,,欲買不得。當然,,這種狀況無法持續(xù),,幾周之后,風平浪靜,。 顯然,,“搶購”行為的心理基礎(chǔ)是“恐慌”:在感到對正在發(fā)生的情況無力掌握的時候,人心理上的恐慌就需要找到一個出口,,把這種情緒投射到某些物體上,。“非典”時期的板藍根如此,,最近幾天的鹽也是如此,。當然,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解釋一些投資行為,。 比如,,在2007年下半年股票市場的牛市后期階段,似乎每個人都擔心自己會錯過難得的暴富機會,,于是買基金都要搶,,終于搶出個歷史頭部。 十來天前,,一個溫州投資者,,隨身攜帶折合人民幣200多萬元的美元和港幣,試圖從深圳出境到香港“買黃金投資”。難道黃金真的值得如此大費周章,、在現(xiàn)在的價位搶來“投資”嗎,? 同樣的東西,也包括房子,。大家也許還記得,,在不久前市場沸騰的時候,全國范圍內(nèi)都出現(xiàn)了很多“日光盤”,,買房人為了買到一套房子需要通宵排隊,。 《財商》在兩周前做過一期“藝術(shù)品“份額交易“高燒”的封面報道,對藝術(shù)品投資市場上新近出現(xiàn)的“類證券化交易”中的風險提出了警示,。但目前來看,,投資者依舊熱情高漲,爭相入市,。 我的問題是,,投資者為什么要去買那些大家都在“搶”的東西呢?難道不“搶”以后就真的買不著了嗎,?不管那東西是鹽還是黃金,。 當你想要“搶購”某個東西的時候,請多想想:最后的埋單人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