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去年發(fā)展中國家通脹、發(fā)達國家通縮的格局再恰當不過。不過,眼下,在全球流動性泛濫,、席卷全球的極端天氣以及近期中東地緣政治的動蕩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所有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通脹正有由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蔓延的趨勢,全球整體性通脹的特征愈發(fā)明顯。
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讓局部波動和風險擴散到整個經濟體系,,物價也不例外,,這種價格聯(lián)動使得“第二輪全球通脹效應”越發(fā)明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1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為231,,比上月上升3.4個百分點,已連續(xù)7個月上升,,為糧農組織1990年開始統(tǒng)計全球食品價格以來的最高,。全球谷物與軟商品期貨價格再創(chuàng)新高,,其中棉花更是創(chuàng)美國南北戰(zhàn)爭150多年以來的高位。1月份,,作為大宗商品龍頭的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月度環(huán)比上漲8.54%,,同比上漲22.9%;貴金屬方面,,通脹憂慮加速國際黃金和白銀價格上行,,國際金價再次突破1400美元,中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達到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高點,。
去年以來,,率先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的多個新興經濟體經濟過熱、通脹“高燒”不退,,盡管以貨幣緊縮方式對抗通脹,,但形勢依然比較嚴峻。IMF數據顯示,,目前新興經濟體平均通脹率提升到6%以上,,并有向發(fā)達經濟體蔓延的趨勢。
1月份,,歐元區(qū)通脹率同比上升2.4%,,高于2010年12月份的2.2%,增幅創(chuàng)下27個月新高,,其中德國通貨膨脹率升至2%,,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英國通脹形勢更是加速抬頭,,英國1月通脹年率跳漲至4%,,比央行目標水平高出一倍,貿易加權指數本周早些時候一度升至5個月高位,;美國雖不及歐洲通脹壓力大,,但CPI環(huán)比上漲0.4%,同比上漲1.6%,,也為7個月以來的新高,,就連長期受通縮困擾的日本,通脹也有抬頭的跡象,。1月日本國內企業(yè)物價指數為103.9,,同比上漲1.6個百分點。這不僅是日本企業(yè)物價指數連續(xù)第4個月同比上漲,,也是自2008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較高漲幅,。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全球金融市場和通脹預期的風向標。近期,,美國債收益率一路飆升,,10年期一度漲至3.7%,;而TIPS利差也迅速上漲,創(chuàng)造了去年四月份以來的高點,,這說明發(fā)達國家的通脹形勢已經引起了市場的擔憂,。
事實上,由于原材料漲價效應沿供應鏈條傳導需要時間,,真正的價格壓力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全面顯現,,屆時將進一步推高全球通脹水平。在這一形勢面前,,提前啟動加息進程是大概率事件,。就美國而言,會在赤字,、就業(yè)與通脹壓力之間尋求平衡點,,這也決定了“政策退出”和鞏固經濟復蘇之間的艱難平衡會讓美國加息決定比較謹慎,但是目前市場長期實際利率的升高會對美聯(lián)短期聯(lián)邦利率形成倒逼機制,,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調整的時間窗口很可能比我們預想的來得更早一些,。而歐洲方面,歐洲央行官員表示:我們已準備在需要時果斷,、迅速采取行動,。我們的目標相當明確。為了避免非固定型通脹預期,,我們必須在需要時改變貨幣政策立場,。這透露出為應對通脹趨勢加息的政策信號。
此外,,一些資源型國家如澳大利亞,、挪威、新西蘭等已率先“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并且短期內有隨時加息的可能,。經濟復蘇比歐美迅速、且存在資產泡沫和通脹風險的國家如印度,、韓國,、巴西等很可能早于美國加息,全球正在為預防通脹惡魔而厲兵秣馬,。
通脹壓力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升高,,將在金融危機之后再次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什么叫“經濟全球化,風險全球化”,,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風險,,才能更有效地作出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