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熱錢最近幾天成為市場焦點,。較早前有估計稱,香港市場囤積了6500億港元的熱錢,。而央視《經濟半小時》日前引述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黃少明的話,,稱囤積于香港的熱錢年底可高達10萬億港元。央視的解讀是,,這些熱錢正在伺機進入內地市場,。
這個說法隨即引發(fā)軒然大波,香港人士紛紛否認有如此巨量的熱錢,。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梁表示,,10萬億元應該是香港管理投資基金的資產總額。按香港證監(jiān)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香港基金管理業(yè)務合并總資產共8.5萬億港元,,接近10萬億港元的規(guī)模。香港的貨幣供應量M3在10月底為7.3萬億港元,,如果囤積的熱錢高達10萬億元,,這是難以想象的。雖然中央電視臺的報道明顯是一個失誤,,但香港市場目前資金云集,、嚴重“水浸”的局面也是不容懷疑的。
11月30日,,財政部在香港向機構投資者發(fā)行50億元人民幣國債的投標結果顯示,,三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人民幣國債的票面利率分別為1%,、1.8%和2.48%,,票面利率遠低于其在內地發(fā)行的同期債券。即使收益率如此低的人民幣產品,,也吸引了總申購金額將近500億元,,約為發(fā)行額的10倍。這反映出資金實在太多,,市場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需求十分強勁,。
香港市場極為充裕的流動性,顯著推低了市場的利率水平,。香港金管局的基準利率水平為0.5%,,匯豐目前的一年期港幣存款利率為0.6%,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為2.5%,。一位香港研究機構人員與筆者交流時就感慨:在內地很難想象香港市面上有多少錢,!充裕的流動性不僅對香港資本市場的下一步走勢有利,也為內地企業(yè)提供了極佳的融資機會,。據了解,,今年一直受到調控政策重點“關照”的內地房地產企業(yè),今年在香港沒少融資,。除了股市,,還有很多國外機構愿意向它們借錢。中國內地經濟不錯,,再加上人民幣可能升值,,何樂而不為呢?
國際資金囤積香港市場,,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因素有關,。當前,,放眼全球市場,中國經濟仍然十分搶眼,,美國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向全球輸送流動性,,這些資金當然愿意流向獲利機會多的中國市場。有市場人士稱,,香港的人民幣產品受到追捧,,大家不一定看的是產品本身的收益率,而是人民幣資產的升值潛力,。這令人想起上一輪人民幣升值時海外投資者的夸張言論:買進以人民幣計價的一切東西,包括垃圾,!
國際市場流動性充裕和市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對中國內地市場和未來的貨幣政策都會產生影響。影響之一就是熱錢將繼續(xù)流入內地市場,。由于海外對人民幣升值預期依然強烈,,即使2010年熱錢流入有限,2011年的熱錢壓力將會大于今年,,這將使得中國央行的對沖壓力加大,。
影響之二涉及中國的利率政策。由于境外主要經濟體持續(xù)維持低利率,,這必將對中國的利率政策形成壓制,。使得中國明年的貨幣政策處于有些尷尬的處境:一方面,流動性過剩將加大中國的通脹壓力,,推動中國出臺包括加息在內的緊縮政策,;但另一方面,中國提高利率又會吸引熱錢進一步流入,,不僅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且會進一步推高通脹。
對于明年的宏觀政策,,雖然國內已初步確定了收縮的基調,,或稱之為恢復“常態(tài)”,但如何緊縮,?緊縮到何種程度,?何為“常態(tài)”?如何平衡抑制通脹與發(fā)展經濟之間的矛盾,?明年的經濟目標如何確定,?這對于中國的經濟決策都是個考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前,,會議如何定調令人十分關注,。諸多因素都顯示,明年中國的經濟形勢極為復雜,,而宏觀政策要準確拿捏確實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