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中部有一個僅有2150人的小城,,古老幽靜,,卻遠近聞名,,它就是埃爾托沃索,。古老的教堂,、低矮的石頭房子、幽靜的街道,,仿佛讓人回到了400多年前,,進入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不朽作品《堂吉訶德》的世界。
據挪威諾貝爾學會透露,,《堂吉訶德》在2002年被全世界100位名作家投票評選為世界最佳小說,。日前,筆者參觀了小城的塞萬提斯博物館,、堂吉訶德之路和這位拉曼查紳士的心上人杜爾西內亞的住所,,深切感受到了人們對這部名著的喜愛。
塞萬提斯博物館坐落在城中心大教堂邊上的一條小街上,,房子不大,,僅有兩層,墻上掛滿了和《堂吉訶德》有關的繪畫和其他藝術品,。據管理員介紹,,房內四周的玻璃展示柜里,有超過300多種版本,、涵蓋63種語言的小說譯本,。據說70多年前,當時的小城市長給各國駐西班牙外交使團寫信,,懇求他們將《堂吉訶德》本國語言的譯本相贈,,并希望有國家元首的簽名,。
此后,,博物館源源不斷收到外國領導人簽名的譯本,諸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美國前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和法國前總統(tǒng)弗朗索瓦·密特朗。
博物館還展出了5種不同的中文版本,,譯者包括賀玉波,、楊絳、趙振江,、董燕生,,其中最老的版本是1933年由賀玉波翻譯的。
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大的一本《堂吉訶德》是由巴塞羅那一所中學的師生花8年抄寫完成的,,這部手抄本長1.5米,、寬1米、重達168公斤,,2005年被該博物館收藏,。
在城中心附近一條安靜狹窄的街道上,,坐落著杜爾西內亞之家博物館。據說塞萬提斯在此地生活時,,認識了一個名叫安娜的女孩,,于是產生靈感,創(chuàng)造了杜爾西內亞這個小說人物,。西班牙語中,,杜爾西內亞的意思就是甜蜜的安娜。傳說當時每個高貴騎士身邊都有一個女人做后盾,,這個女人的位置舉足輕重,,騎士甘愿為她奉獻一切,于是杜爾西內亞就成為騎士堂吉訶德的理想情人,。小說里,,堂吉訶德從未與杜爾西內亞謀面,每次都是通過他的忠實仆人桑丘·潘沙傳遞情書�,,F在小城的旅游紀念品之一就是古色古香的情書,。
小城街道用小說里的句子做路標指引游客參觀,這些名句在當地可謂婦孺皆知,。陪同我們的導游羅薩里奧每到一處,,都能熟練背誦小說中描述那里的話。我問她小說讀過多少遍,;她說,,天天讀,這是一本百科全書,,非常喜歡,。
距埃爾托沃索15公里的小鎮(zhèn)坎波·德克里普塔納曾是堂吉訶德大戰(zhàn)風車的戰(zhàn)場。這里從前遍布風車,,至今仍保存著十幾架,,有些修復完好,內部機械運轉正常,。
《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杰作,,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同樣,,如果要了解埃爾托沃索小城的美妙,最好親自來此,,體會它特有的文學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