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票質押理財產品火爆依舊,,以民生易貸為首的銀行系P2P卻偃旗息鼓,,自從9月第二個星期發(fā)行了如意15號-2014-0077以后,,民生易貸就再未發(fā)行任何新項目,,在別的平臺都借著“十一”小長假的噱頭發(fā)產品之際,這樣的表現有些反常,。
自7月15日上線以來,,民生銀行共推出了35款產品,,分別為e票通,、如意和滿溢系列,,所有產品募集金額均為100%完成,年化收益區(qū)間為5.5%至6.8%,,平均收益率在6.0%左右,,這一收益率與傳統網貸相比相差甚遠。
而根據融360數據,,上周104家網貸平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4.93%,,與十一國慶節(jié)前相比收益有明顯下滑。不過即便如此,,成交量依然保持了在了較高水平,,10月9日當天成交額達到了3萬元。
與網貸平臺的紅紅火火相比,,民生易貸自9月中旬開始偃旗息鼓,,本報記者致電民生易貸相關人士,對方稱項目在制定中,,下一款產品何時推出尚不確定,。而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民生易貸放棄國慶大好機會推項目,,應該另有隱情,。
“e票通是民生易貸比較熱的項目,也就是承兌匯票理財產品,,這類產品目前在互聯網產品中最受投資人認可,,因為存在銀行的背書,在投資人眼中基本等同于剛性兌付,,銀行系P2P做這類產品是比較值得信任的,,但是許多民間平臺,票據質押有很多虛假成分,,一個是拿假票糊弄投資人,,要不然就是票據是真的,資金投資去向不明,,目前這種現象很多,,監(jiān)管層已經注意到了,估計這類產品會有監(jiān)管政策出臺,,民生易貸不推出產品很可能是受到了監(jiān)管的影響”,,一位網貸平臺負責人表示。
以銀行承兌匯票為標的的票據理財產品模式并不復雜,。銀行承兌匯票是由銀行開具的到期兌付的書面憑證,。企業(yè)持銀行承兌匯票去票據理財平臺融資。平臺驗證該證票據真假,,根據出票金額確定融資金額和期限,,然后平臺發(fā)布該票據的理財產品,,確定收益率和期限,最后投資者認購,。該票據理財產品到期后,,平臺憑企業(yè)的銀行承兌匯票去銀行兌付現金,之后按照約定收益給投資者付清本息,。
本報記者發(fā)現,,目前票據質押產品在京東金融等多個平臺熱賣,京東小銀票系列最低收益為6.0%,,偶爾還有7.0%的產品發(fā)布,,承兌銀行中既有交行、農行等大行,,也有臺州銀行等地方銀行和外資行,,封閉期限為1至6個月,起購金額100元,,單筆最高購買50萬元,。這些產品一經上線,幾乎都在半小時內搶光,。
“做票據質押產品,,就不要想高收益,本身票據收益就低,,想要8%,、9%的收益是不可能,如果平臺給出這種收益,,那一定是有問題的”,,上述人士表示。記者瀏覽幾家銀行系P2P平臺,,銀票質押產品的收益確實都不高,,最低的是招行小企業(yè)E家,產品年化收益多在6.0%以下,。
而阿里,、新浪、京東和蘇寧這些較大的互聯網系票據理財平臺,,推出的產品收益率也并不高,,6%到7%之間是常態(tài),不過起購門檻較低,,產品較為豐富,,投資人可選擇余地大。
還有一類是一些專業(yè)化平臺,如金銀貓,、票據寶和銀票網,,每一期規(guī)模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6%-10%間的收益,,21天—180天的期限。這類網站收益較高,,也同樣銷售火爆,。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趙慶明指出,目前市面上假票很多,,識別假票需要專業(yè)人士,,加上近年來票據造假的花樣和手法日益翻新,票據造假的水平也更趨專業(yè)化,,一些中小銀行還曾在假票識別上栽過跟頭,,投資者對于平臺的選擇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