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國外旅行,吃米其林餐廳已經(jīng)淪為三俗,,去EatWith或者Traveling
Spoon上和當?shù)爻载洔悅熱鬧飯局才是時髦,。如果借用“沙發(fā)客”的概念,我們也可以把這些上門吃飯的客人稱之為“餐桌客”,。在國內(nèi),,也有不少人在做類似的餐桌實驗。 最近有一篇名為《有一種飯局叫做EatWith》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廣為流傳,。文章里介紹的這個叫EatWith的國外網(wǎng)站,,上面有多國民間廚師,他們做的菜和餐桌布置看起來美輪美奐。如今,,去倫敦,、紐約或者西班牙、意大利旅行,,吃米其林餐廳已經(jīng)淪為三俗,,去EatWith上和當?shù)爻载洔悅熱鬧飯局才是時髦。 能在EatWith干的事兒如下:你可以選擇當一個食客,,在網(wǎng)站列出的一個個飯局里選擇用餐地,、菜系等喜好;你也可以選擇當一個主人,,設(shè)計菜單,、布置餐桌,在網(wǎng)頁上開一個飯局,,接受吃貨們的訂單——而這些飯局,,大多是在家中設(shè)宴。除了EatWith,,類似的網(wǎng)站還有Traveling
Spoon等等,。如果借用“沙發(fā)客”的概念,我們也可以把這些上門吃飯的人稱之為“餐桌客”,。 事實上,,國內(nèi)也有不少人在做類似的實驗。例如嫣然三個月前在朋友圈里發(fā)起了一個小眾籌,,她要籌的是一張榆木餐桌,,籌款目標5000元,報名,、確認,、支付全部在手機上實現(xiàn),預設(shè)的籌款時間是一周,。項目回報是餐桌到家之后,,投資人按照籌款等級來她家享用不同規(guī)模的晚餐。僅僅25個小時,,嫣然就超額完成了后來被朋友們稱為“包養(yǎng)桌子先生”的眾籌活動,,趕緊宣告封關(guān)。兩天后,,嫣然飯局第一餐正式開張,,桌子先生尚未啟程,已經(jīng)有等不及食客喉嚨里伸出了小手,。至今,,嫣然飯局已經(jīng)舉辦了十場,,有四菜一湯的兩人晚餐,,也有前菜,、主菜、甜品一應俱全的家宴,。嫣然按照餐廳標準擺置全套餐具,,按照星級酒店的標準清洗水晶玻璃杯,按照照顧家人腸胃的健康標準款待客人,。也正是這個機緣,,她還張羅起了自己的微信訂閱號“嫣然小廚”,既分享飯局盛況,,也分享簡單食譜,。 嫣然只是一個從事文字工作的上班族。就在十年前,,她還是朋友圈子里的好餐廳探測器,,也十分熱衷于呼朋喚友嘗鮮城中各種新張的特色餐廳,但如今再有人要求推薦餐廳,,嫣然總是一臉茫然,。因為這兩年她很少參與應酬飯局,和閨蜜的聚會常常一起在家做飯,,即便一個人,,也絕少光顧街邊的粥粉面飯中西快餐。變化到底是從哪天開始的,?嫣然說不清楚,,但肯定跟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有關(guān)。 因為自己下廚,,嫣然關(guān)注食材,,盡量尋找可靠的食材來源,也因此關(guān)注倡導社區(qū)支持農(nóng)業(yè)的農(nóng)夫市集,、為智障人士提供工作機會的公益農(nóng)場和其他有機農(nóng)產(chǎn)品小鋪,。因為挑剔食材的新鮮程度,嫣然甚至加深了與社區(qū)的連接,。常去的菜市場有了熟悉的菜檔,、肉檔、雞檔,、水果檔,,因為彼此熟悉產(chǎn)生信任,連買菜也變成了一件會老友的暖心趣事,。上個月嫣然跟朋友一起去了增城鄉(xiāng)下,,跟相熟的農(nóng)家摘瓜擇豆釣魚,,帶著這些食材回城,嫣然召集飯局,,主菜是將兩條羅非魚做出三種吃法,。她認為,只有認真把它們做成美味,,方不辜負農(nóng)民辛苦耕種,。從農(nóng)場到餐桌,自己下廚是最后一步,,但若沒有這一步的支持,,前面的那些努力都是白費,畢竟肯用有機或者自然農(nóng)法的食材的餐廳是稀少又昂貴的,。 因為自己下廚,,嫣然更知道珍惜。某次家宴,,一只雞買回來做白切雞,,浸完雞的雞湯,一半用來白灼麻蝦,,一半拿來做湯,,雞雜也跟青菜炒成一盤,一桌四個菜,,居然跟雞都發(fā)生過關(guān)系,。這種珍惜也傳遞到了吃客身上。嫣然飯局盡管菜品豐富,,但每每盤光碗凈,,偶有鹵菜剩下,朋友們也會強烈要求打包,。因為包含辛勤勞動和心意,,物品和人有了情感連接,比餐廳那盤你不知道誰炒出的菜更被人看重和珍惜,。 由于認真下廚的緣故,,嫣然覺得生活進入了一種更舒緩的節(jié)奏。買菜,,清洗,、準備、做飯,,然后坐下來慢慢享用,。朋友們見面的機會多了,不再只是朋友圈里相互點贊插科打諢,,聚會拉長了,,距離拉近了,。嫣然還打算去EatWith上注冊登記,把自己的飯局掛上去——生活也許會展開一些新的可能,,誰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