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盤屢次出現大幅震蕩,令一些投資者不安,。應該看到的是,,一方面,經濟利空數據的發(fā)布是促發(fā)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A股市場已進入日線調整周期,。我們認為,,月度經濟數據疲軟難以完全驗證下半年經濟復蘇的夭折,且市場做多的情緒仍在,,場外不乏等待進場的資金,,上證綜指向下調整空間十分有限。預計在2200點左右震蕩盤整后,,A股市場將延續(xù)周期向上的趨勢,,上證綜指高點將在四季度出現。
經濟需求與供給面有再次走弱跡象
市場7月以來反彈的重要邏輯是繼二季度經濟復蘇后,,下半年在政策繼續(xù)穩(wěn)增長的作用下,,經濟復蘇仍將延續(xù)。但是從7月的數據來看,,普遍低于預期,,無論是經濟需求還是供給面都有再次走弱的跡象。
第一,,1-7月投資累計增速較1-6月回落0.3個百分點至17.0%,,低于市場預期的17.4%,而三大主要投資部門增速都出現了下滑,。
第二,,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均回落,,這表明今年以來居民收入增速的持續(xù)下滑將會制約居民消費開支的增加。
在內需疲弱的情況下,,即使7月出口增速好轉,,但依然沒有刺激企業(yè)擴大生產的熱情,如7月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0%(季調后8.9%),,較6月回落0.2個百分點,。
第三,7月的流動性釋放也低于預期,。如7月無論是新增貸款還是社會融資總量,,都大大低于去年同期,這也使得M2,、M1等流動性指標惡化,。如M2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月末低1.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0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6.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2.2個和3.0個百分點,。這也讓市場擔心流動性的走弱一方面會拖累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
反彈未到結束時
盡管7月不利的經濟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的做多熱情,,但我們認為,,鑒于以下原因,本輪反彈還未到結束時,,后市仍存在反彈空間,。
第一,目前以7月數據走弱就判斷下半年經濟增速回落還為時過早,。應該看到,,政府穩(wěn)增長的意愿仍較強,如各地積極響應中央要求穩(wěn)增長的要求,,加大投資的力度,。據估計,各省市今年重大項目的計劃投資總額或已高達6萬億元,,目前政策效果已見成效:如1-7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30398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而隨著下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回升,后幾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將會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
第二,,央行并沒有收緊貨幣政策的意圖,,下半年還會繼續(xù)穩(wěn)定目前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如央行在7月數據公布后,,反復強調7月份金融數據的回落與基數效應,、今年6月份“沖高”較多以及數據本身的季節(jié)性波動等有關。實際上目前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長仍處在合理區(qū)間,,如進入8月上旬后,,貸款基本上每天保持著300-500億元的增量,預計未來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guī)模仍會保持平穩(wěn)增長態(tài)勢,。再如,,近期國務院也出臺緩解企業(yè)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以為經濟復蘇創(chuàng)造較好的流動性環(huán)境,,這些措施包括:優(yōu)化基礎貨幣的投向,,適度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的力度,,著力調整結構,,優(yōu)化信貸投向,為棚戶區(qū)改造,、鐵路,、服務業(yè)、節(jié)能環(huán)保等重點領域和“三農”,、小微企業(yè)等薄弱環(huán)節(jié)提供有力支持等,,這些政策都將繼續(xù)激勵下半年央行加大貨幣動向投放的力度。
第三,,市場大漲后的賺錢效應已現,,這將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根據央行披露,,近期A股行情回暖,,7月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增加約3000億元;再如受滬港通將要推出的刺激,,過去兩周流入中國的資金高達40億美元,,已創(chuàng)2000年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而按照過去幾輪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歷史經驗來看還將持續(xù)4-6周,,這也有利于提振A股,。
此輪上漲初期是歐洲降息和寬松預期推升,而導致過去兩周流入創(chuàng)新高的獨特原因是滬港通和套利需求,。目前從日流入量和香港跟蹤A股的ETF溢價率來看,,資金流入最快的時候已過,但流入趨勢并未結束,從歷史經驗來看還將持續(xù)4-6周,,可見外資流入推升A股的邏輯依然成立,。而未來影響外資的流入增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美聯儲在未來的加息某時點、二是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的走向,、三是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在目前情況下,據機構研報測算,,滬股通的試點規(guī)模為3000億人民幣,,假設全部用完,再假設QFII(含RQFII)全部投資于A股,,海外投資者投資規(guī)模理論上最大可達到9000億元,,相當于3.5%左右的A股總市值,相當于目前所有基金投資A股市值的77%,。
自6月份開始,,有不少海外資金開始流入港股,主要原因在于,,大量中資藍籌股在香港市場中估值極低,,相比于美股藍籌公司估值水平,吸引力頗大,。我們認為,,美股未來一段時間不大可能出現趨勢性下跌,但同時也難以大幅上漲,,會在高位震蕩較長時間,,整體波動幅度不會太大,對A股的影響也較小,。相比較而言,,美股對資金的吸引力在減弱,因此海外資金還會持續(xù)進入港股,,并可能借道滬港通進入A股,,尤其是低估值的大盤藍籌公司,從而對A股構成提振,。
第四,,今年兩波行情與IPO重啟出現了高度的關聯,但兩次關聯的邏輯意義差異較大,,第一波是利用市場的投機心理擴大局部熱點完成,,而第二波時則是對擴容供給平穩(wěn)可控的預期下投資心態(tài)大幅改善,同時恰逢滬港通事件刺激出現本輪較大的反彈,,可以說雖與IPO重啟有關,,但并非直接原因,。后續(xù)IPO重啟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將取決于當時市場資金面的緊張程度。
雖然,,短期滬深股市進入調整盤整,但市場并不缺交易性機會,。延續(xù)之前觀點,,堅定地看好國企藍籌股,特別是涉及國家戰(zhàn)略,、國家利益的國企股,。不妨繼續(xù)關注:航天軍工、信息安全,、醫(yī)藥保健,、機器人等板塊,同時進口替代將面臨巨大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