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市場反彈,“大小非”的減持行為又開始活躍。自3月14日市場進入縮量調(diào)整階段后,,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力度也未見減輕,。新快報記者根據(jù)公開資料統(tǒng)計,3月14日至3月23日,,共有17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進行了大額減持兌現(xiàn),,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均有基金重倉配置�,;鸬耐堆心芰υ俅问艿酵顿Y者的關注最熟悉情況的控股股東都不看好的上市公司,,為何基金還進行重倉配置?
大小非減持潮襲來
據(jù)公開資料顯示,,自3月14日至3月23日,,共計有17家上市出現(xiàn)超過100萬股的“大小非”減持,通裕重工,、南洋股份,、華斯股份等公司的自然人股東通過大宗交易進行大額的減持套現(xiàn)。其中尤其以南洋股份的鄭鐘南最為“瘋狂”,,減持股數(shù)達1025萬股,套現(xiàn)近6000萬元,,減持后鄭鐘南仍持有南洋股份30794.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0.35%).
作為“最熟悉”公司基本面情況的知情人士,,大股東或公司高管的增減持行為一直都備受爭議,這當中涉及太多的灰色地帶,。
廣發(fā)證券的資深投顧李建雄認為,,有些是出于“穩(wěn)定”公司股價的考慮,不意味著其對上市公司“不看好”,,也有些是因急于“改善生活”而需要套現(xiàn),。
資深私募人士廖先生則認為,只要是減持套現(xiàn),,不管是什么理由都可以歸結為獲利動機,。
基金“斗不過”股東
從過往的案例看,減持往往意味著股東或高管對股價不是很認同,,于是獲利了結,;反過來,則認為股價被低估了,,會為了穩(wěn)定股價而增持,。不排除一些公司股東或高管因為公司業(yè)績趨勢變化不理想,趁機高位套現(xiàn),。
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最近這17家遭遇股東大額減持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均有基金重倉配置其中。以東湖高新為例,,其股東凱迪電力近期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合計減持了公司股份1275萬多股(占總股本的2.57%),,而2011年年報顯示,,華夏紅利、華夏行業(yè)仍在其中,,合計持股約250萬股,;出版?zhèn)髅阶越衲?月20日至3月21日,合計減持1371.87萬股,,去年三季報顯示,,工銀瑞信消費服務行業(yè)持79.99萬股,嘉實阿爾法持58.70萬股,。此外,,武漢塑料、華斯股份,、眾合機電等也分別有華夏,、中銀、民生加銀,、大成,、天治、中郵等公司旗下的基金進駐,。
從相關個股的走勢看,,在這波反彈行情中走勢都相對偏弱,顯然,,作為外來勢力的基金“斗不過”更了解公司情況的股東,。以眾合機電為例,截至3月26日,,該股今年以來僅上漲9.68%,,而同期深成指上漲了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