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滬深股市中周期性行業(yè)強于非周期性行業(yè)的特征十分明顯,,從歷史經驗看,,若年初周期股顯著強于非周期股,,則當年指數走強的可能性極大,。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統(tǒng)計結論背后的邏輯可能在于貨幣以及經濟從低谷開始上升時,股市投資者對于流動性和業(yè)績預期向好,,從而導致周期性板塊強于非周期板塊,。
一月周期跑贏非周期
2012年初的這段時間,滬深股市整體呈震蕩上行態(tài)勢,,上證指數年初以來累計漲幅為6.73%,其中1月漲幅為4.24%,,是自2009年之后首次出現“紅1月”,。
在這波上漲行情中,領漲股市的均屬于典型的周期性行業(yè),,如有色金屬,、采掘、建材,、機械,、房地產等,年初以來板塊整體漲幅分別達到23.52%,、8.20%,、8.09%、6.91%和6.46%,。相比而言,,非周期性行業(yè)板塊則表現較弱,食品飲料上漲1.15%,,餐飲旅游上漲2.84%,,醫(yī)藥板塊反下跌1.02%。
為更好地描述周期性行業(yè)和非周期性行業(yè)的表現差異,,我們將申萬23個行業(yè)分為周期(剔除金融股)和非周期兩大板塊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這兩個板塊年初以來的整體漲幅分別為9.11%和2.34%,周期跑贏非周期6.77個百分點,。
如果追溯更長時間的市場表現,,可以發(fā)現一個有趣現象:若1月周期板塊上漲并顯著跑贏非周期板塊,則當年內上證指數都會出現一波幅度較大的上漲行情,。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均是如此:2003年1月周期跑贏非周期2.48個百分點,當年上證指數上漲10.27%,;2006年1月跑贏4.05個百分點,,當年上證指數上漲130.44%,2009年1月跑贏5.49個百分點,,當年上證指數漲79.98%,。自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有四年上證指數收陽,,僅2007年例外,,也就是說這一結論成立的概率是3/4。
是不是巧合呢,?分析人士認為,,從貨幣周期和宏觀經濟周期的角度看,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并非巧合,。
與M1和CPI相關
從M1的同比數據走勢來看,,2006年1月和2009年1月都是M1同比增速的階段性低點,同比增速分別為10.63%和6.68%,,但此后都出現過大幅上升,。2003年1月的M1同比增速為19.50%,處在階段高位,,但此后一年都維持在18%以上的水平,。從這個角度看,周期股跑贏非周期股的幅度與M1增速預期正相關,。
再來看CPI,,上述三個年份的1月,CPI均處于階段低點,。其中2003年1月CPI同比上升0.40%,,此后步入上升周期,最高升至5.3%,;2006和2009年的情況與之類似,。
從時間點上來看,滬深股市周期與非周期股的相對表現與M1和CPI所處的位置具有相當顯著的相關性。
2011年9月到12月,,M1同比增速連續(xù)4個月低于10%,,已經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與此同時,,CPI也在去年四季度從高位下行,。此外,央行在去年11月30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一些跡象表明,,流動性不會繼續(xù)變壞,而樂觀一點看,,流動性拐點或已到來,。
市場人士指出,周期性行業(yè)對于流動性和經濟周期極為敏感,,因此在流動性好轉和經濟回暖預期強烈的情況下,,此類股票將走出強勢行情;而對于非周期行業(yè),,CPI的下行階段通常會抑制此類股票的表現,。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異常復雜,,近期春節(jié)效應和天氣寒冷會造成農產品價格繼續(xù)上升,國際大宗工業(yè)品價格居高不下,,二次降準遲遲未到,,都給投資者對通脹和貨幣政策趨勢的判斷增添了不少變數。因此對于A股市場年內的走勢,,投資者仍需跟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