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發(fā)生極為嚴重的一次地震,,引發(fā)整個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有色金屬市場也呈現了先抑后揚的行情。我們分析來看,,日本是出口型國家,,其對有色金屬的消費主要體現在制造業(yè)上,,此次地震發(fā)生在其第二重要的工業(yè)區(qū),占日本GDP的8%,,主要體現在汽車,、電子和化工行業(yè)上。經過詳細的分析,,我們發(fā)現此次地震有色金屬市場的影響是短期利空有限,,長期重建利多,。
對銅來說,直接來看,,利多影響要超過其利空影響,。日本2010年銅產量為150萬噸,消費量為103萬噸,,此次地震導致兩大銅冶煉廠的關閉,,幾乎占了銅產量的1/3,而在銅消費上,,日本銅消費在汽車和電子行業(yè)的消費比重不足30%,。因此從銅本身來講,地震短期對銅的影響并不像市場反應的那樣差,,而且從長期來講,,災后重建對銅消費的帶動會更為明顯,。
對鋁來說,,日本是鋁凈進口國,2010年產量為169萬噸,,消費量為215萬噸,,考慮到此次地震沒有影響到鋁的生產,但對汽車行業(yè)影響較大,,汽車占了鋁消費的1/3以上,,因此此次地震對鋁的消費影響較大,短期對鋁價形成壓力,。但長期來看,,災后重建和汽車行業(yè)恢復生產會給鋁價帶來動力。
對鋅來說,,日本在鋅的產量和消費量上占的比重都很小,,在50余萬噸,因為汽車等制造業(yè)受地震影響較大,,消費上也偏空,。但長期來看,災后重災的利多作用會更大,。
以上分析均是從基本面角度出發(fā),,考慮到災后經濟救助等措施的出臺,可能會減小其短期利空,,助長長期利多作用,。
總的來看,日本地震在短期而言,,利多銅市,,利空鋁市,。但從歷史上看,任何一次災害都會因災后重建轉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經濟可能呈現“V”型反彈,。從目前金屬市場的主導因素來,中東北非地緣政治,、原油走勢,、歐洲債務問題以及中國需求等因素仍是最為關鍵的,因此作為突發(fā)事件的日本地震主要是短期影響市場風險偏好,,對于中期金屬整體供需基本面影響有限,。
最新消息,為緩解震災造成的金融市場資金不足,,日本央行的注資規(guī)模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其利多作用可能會緩解日本地震對金屬消費的負面影響。